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记者 郭奔胜、尚昊、许祖华)黄沙漫漫,驼铃阵阵;海浪阵阵,帆船点点。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留学生始终是中外交流史上一支重要的力量。“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沿线国家成为来华留学的发力点。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留学生数量已突破20万人。 跨越千年 不变的文化交流与沟通 春日的古都西安,草长莺飞。在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里,来自印度的留学生冠秀杰打开一卷《大唐西域记》认真研读。 1300多年前,中国高僧玄奘从这座古都出发,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西行,到印度求取佛经。归国后,玄奘著就了《大唐西域记》。 而今,冠秀杰来到中国攻读博士学位,把《大唐西域记》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当时,印度还没有像中国记载历史的习惯,印度对于当时历史与考古的研究都靠这本书。我希望能推动两个文明古国更多交流。”冠秀杰说。 一部《大唐西域记》,联结了古今,沟通了中外。丝绸之路所承载的文化交流薪火相传。 “世界非常大,你要走出土耳其,用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在父亲鼓励下,土耳其男孩白振国高中毕业后来到中国,在西北大学新闻学院开启了人生新的一页。 2015年暑假,白振国在中国西部7个省区进行了51天的旅行,行程近3万公里。这场旅行被他整理成了一本名为《51天中国行》的书,独特的视角让更多人了解到真实的中国。 “我的梦想是学习马可·波罗,做一名文化交流的使者。”白振国说。 就读于厦门大学孔子学院的巴基斯坦留学生穆罕默德·哈桑·拉乌夫期待毕业后回到祖国,成为一名优秀的汉语教师。 “很多巴基斯坦人希望学习汉语,但是一些学校的水平一般。我希望能够好好学习,把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带回家乡。”穆罕默德说。 创造机遇 在携手发展中实现共赢 厦门大学印度尼西亚留学生蒋菁璟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往返于家乡泗水市与附近马都拉岛之间的不便:两地距离只有5公里,但靠渡船进行有限的联系和交往。 修建连结两地大桥,是当地居民的愿望。在中国技术支持和两国施工人员合作下,苏拉马都大桥修建完工。“交通便利了,我们的友谊加深了。”蒋菁璟说。 “‘一带一路’提出后,两国的合作越来越多,在华留学生毕业后会有更多机会。”蒋菁璟说。 |
相关阅读:
- [ 04-26]中企海外并购回归理性 “一带一路”成投资新引擎
- [ 04-25]一带一路为全球化注入新动力
- [ 04-25]“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官方网站正式上线
- [ 04-24]“一带一路”:开创世界和平发展新局的中国方案
- [ 04-24]“一带一路”共筑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