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根据国家统计局4月17日发布的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这是最近6个季度以来增速最快的,是在2016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6.8%基础之上继续加快的结果。总之,经济增速好于预期,为2017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均为6.7%,全年经济增速也为6.7%。在国内外复杂经济环境中,经济增长本身就有放缓的内在要求,取得这样的经济增速实属不易。改革开放即将进入第40个年头,持续了近4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不可能无限度地持续下去。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比一味地追求增速显得更加重要。在经济增长的这个阶段,经济增速适当放缓本来也是正常的。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压力不仅仅来自于国内,世界经济回暖前景不够明朗也给经济增长带来压力。在这样背景下,第一季度达到6.9%的增速无论如何都是值得欢呼的。 6.9%的经济增速带来了更多的中国经济增长信心。这说明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正在延续。经济增长质量在持续得到改善,第三产业的贡献达到61.7%,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力量。工业内部传统行业也在增长,但增长更好的是一些先进制造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扩大,一季度达到77.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2个百分点。靠消费,而不是一味地重复投资拉动模式,将让经济增长的基础更加扎实。经济增长也表现在税收收入的增长上。一季度税收收入37793亿元,同比增长14.7%。 第一季度物价总体平稳,CPI同比上涨1.4%。应该说,这样的物价上涨速度来之不易。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0%。2017年1月份CPI同比上涨至2.5%,但2月份和3月份CPI同比上涨回落至1%以下,分别为0.8%和0.9%。相对而言,全国工业生产者价格(PPI)的同比上涨较快,达到7.4%。1-3月份PPI同比上涨分别为6.9%、7.8%和7.6%。这样的上涨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翘尾因素引起的。2016年9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0.1%,结束了自2012年3月以来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首次由负转正。0.1%虽不起眼,但它代表了PPI的质变。从那以后,PPI一直保持正增长,且同比上涨速度总体上在加快,2016年10-12月份的PPI同比上涨分别为1.2%、3.3%、5.5%。PPI由负转正对于工业企业利润回升是好消息。但是,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价格上涨给下游企业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也不应小觑。PPI上涨所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如果最终不能为零售价格所消化,那么工业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仍然可能遇到难题。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157亿元,同比增长31.5%。 第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比2016年同期增加了16万人,城乡就业指标都比上年同期有改善。第一季度国际收支得到改善。一季度货物贸易顺差超过4500亿元人民币。考虑服务的进出口,经常项目也保持顺差。跨境资本流动发生了积极变化,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总体保持稳定。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为30090.88亿美元,环比增加39.64亿美元,为连续两个月回升。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基础也因此更加牢固。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的条件下,中国经济第一季度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与经济政策的选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面深化不无关系。积极财政政策包括了一系列减税降费的内容,这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根据有关资料,2016年累计为企业减轻负担接近1万亿元。2017年,积极财政政策继续实施,而且减税降费上强调让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可以预期,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将让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能够促进经济的更加稳定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也在改善民间投资的环境。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速比1-2月份加快了1个百分点,增长了7.7%。民间投资最能反映市场的状况,增速的加快意味着经济活力在提升。第一季度即实现开门红,表明全年6.5%的经济增长目标的完成是能够实现的,而且有争取更好结果的潜力。 2017年接下来的三个季度,中国经济仍然要经受多方面的挑战。房地产调控后,来自房地产的经济增长力量肯定会受到一定影响,但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呼唤更多的创新,但技术进步不会说来就来。地方债、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金融领域的风险都需要加以防范。这些问题只能依靠国家治理现代化来加以解决。世界风云变幻莫测,周边国家战争阴云笼罩,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发展环境,消除经济增长未来的隐患,当是中国保持长期经济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 |
相关阅读:
- [ 04-19]图解:专家学者热议一季度经济数据
- [ 04-19]无创心电(长乐)大数据中心向连江等五县捐助医疗设备
- [ 04-18]网信事业新成就丨大数据时代的社会管理创新“兰州模式”让信息惠民走向全国(图)
- [ 04-18]【网信事业新成就】内蒙古:行进在大数据发展快车道上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