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育种专家林秀华:稻田间徒步两万里

2017-04-01 14:51:47  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林秀华

“我对水稻深深地痴迷着,实验室里挂满稻穗、家里墙上挂着稻穗,一天看不到稻穗,觉睡得都不踏实。”林秀华说。作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农业科研所高级农艺师,林秀华从事科研育种工作已有27个年头,她选育的“三江”系列水稻品种,填补了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早熟品种的空白,实现了第四积温带稻作史上的一次历史性飞跃。

心系农民 黑土地挥洒青春

1984年,刚刚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的林秀华,满怀激情地来到了建三江,在这块北大荒的黑土地上开始了漫长的育种道路。当时的她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让农民们能多有一碗饭吃,能多几分收成。

建三江地处第三、四积温带,由于缺乏自育主栽品种,长期单一种植“空育131”,造成水稻抗病能力差、品种退化。作为北大荒的女儿,林秀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1996年对林秀华来说是一次人生的机遇和事业的转折。当时,农垦总局启动了寒地水稻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选育项目,刚刚接手这个项目时,林秀华激动得晚上睡不着觉,有压力,更有动力。那一年,林秀华在电视上看到袁隆平《攀登杂交水稻新高峰是我毕生追求》的演讲,内心受到强烈震憾,于是暗下决心,把培育适合高寒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作为一生奋斗的目标和理想。

攻坚克难 稻田间徒步万里

粮食有价,良种无价。寒地水稻育种最棘手的问题就是低温冷害,为打破这个“瓶颈”,林秀华从1997年就开始踏上培育良种的“万里长征”。她四处求人、问同行、找信息,只要得到一点线索,不管远近都要登门收集。

有一年,林秀华听说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品种资源丰富,就登门拜访。因为走得急,买不到坐号,在火车上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渴了就喝口矿泉水,饿了就吃口方便面,来来回回不停地奔波。

就这样,她先后考察了省内外十几个水稻所,行程2万多公里,收集父本、母本材料500余份,为培育寒地水稻高产新品种掌握了弥足珍贵的亲本。

育种工作极其枯燥、单调,家里、稻田、实验室,“三点一线”,成为林秀华每天固定的路线图,育种、观察、记录成为她每天固定的工作内容。

水稻试验田在郊区,林秀华每天骑自行车从家到田里要往返十多公里,天不亮就起床,一天下来身上又是汗水又是泥,晚上常常累得倒头就睡。15年来,她在泥泞的稻田累计行走了两万多里。

为了获得实验数据,林秀华需要蹲在田里细心观察,并作好性状观察记录。尤其是端着保温壶站在稻田里做杂交时,为了避免把稻穗弄折,至少要5分钟保持不动,哪怕被蚊子叮咬也得忍。往往一个月下来,林秀华身上被蚊虫叮咬的地方整片整片地感染化脓。由于常期泡在水田里,林秀华得了严重的风湿病,病情发作时,常常直不起腰、走不了路。

七年孕育 新品种惊喜连连

2002年夏天,林秀华主攻的试验新品种“北垦优92-9”进入第七个年头,试验田里的稻子长势喜人,性状、产量、抗逆性均很稳定,可新品种申报已经一年多了,迟迟不能审定、命名。

“我开始动摇了。报怨、牢骚过后,不想干了。多年来一直默默支持我的丈夫安慰我说,现在放弃了,以前的付出不就白搭了吗?半途而废是你林秀华的性格吗!我回到试验室,翻出原始记录,七年来新品种繁育的一幕一幕浮在眼前,慢慢地恢复了自信,我确信这个品种是不会让我失望的。”林秀华说。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2年秋,一场20年一遇的早霜降临建三江,给水稻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多数农场水稻平均亩产不足150公斤,但是她们的参试品系“北垦优92-9”平均亩产却高达465公斤。

2003年1月,林秀华的参试品系被黑龙江省品种评审委员会正式命名为“三江一号”。寒地水稻高产新品种诞生了!抗低温冷害、抗稻瘟病、优质、高产、早熟,这个当家品种的诞生,为黑龙江省粮食增产起到了里程碑作用。

在随后的8年时间里,“三江一号”在黑龙江、内蒙古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被农业部列为“水稻科技入户工程”主栽水稻品种之一。

“亿吨粮,千吨汗,百吨泪,十吨歌”,经过老一代北大荒人的开发建设,北大荒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转变。作为新一代北大荒人,林秀华继承老一辈优良传统,把北大荒建设成为了“耕作在广袤的原野上,居住在现代化的城镇里”的人间天堂。她坚信,北大荒人一定会把北大荒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一定会在北大荒这片沃土上不断创造出新的更大的奇迹!(稿件素材由全国总工会新闻中心提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