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减贫瞄准偏远地区 教育资源短缺为贫困深沉原因
2017-03-30 07:24:03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曦 陈曦 |
分享到:
|
夜丰颂府蜜窝村的孩子正在教室里学习中文。本报记者张志文摄 核心阅读 上世纪80年代经济腾飞以来,泰国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国家贫困线以下人口比例从1988年的65.17%下降到2014年的10.53%。在泰国约6800万人口中,2014年泰国约有71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另有670万人存在返贫的可能。 当前泰国减贫的难点在哪里?特别是偏远地区如何才能摆脱贫困面貌? 农村减贫成效面临多重制约因素 过去30年泰国减贫成效显著,主要得益于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泰国十分重视在偏远地区、边境地区和农村地区开展减贫实践。 泰国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委员会北部办公室专家廖建业对本报记者介绍说,长期以来,通过推行“适足经济理论”、皇家项目和“一村一品”等方式,以及建设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泰国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改善。 “但在泰国农村和偏远地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幅却不尽如人意,2004年以来的增幅均低于1%。这是因为在农产品价格增长的背景下,很多农民选择在乡或返乡务农,但他们选择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增加收入,而非增加农业技术投入。”世界银行驻泰国代表处人类发展经济学家迪拉卡·拉他比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样的情况下,当2011年起农产品价格出现下降后,这些农民的收入受到严重影响,当地的贫困问题也随之突显。 拉他比巴认为,除此之外,社会老龄化速度加快也成为泰国贫困问题迟迟难以解决的主要原因。清迈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加玛丽认为,由于留乡人口几乎都是老年人,农村社会老龄化比例不断提升,这些人口很可能随着农产品价格波动而重返贫困。目前泰国政府为60岁以上老人每月提供一定补贴,但这项收入远不足以支撑老年人日常生活,因此这些缺少劳动技能、仅仅依靠简单农业生产的农村老年群体成为泰国减贫的重要对象。 教育资源短缺则是泰国贫困更为深层的原因。虽然泰国人口识字率从过去60%提升到90%以上,但总体教育质量还有待提升。根据2010年统计,泰国2.8万余所小学中平均每个班级只有0.52名教师,同时85%的小学学生数量低于20人,“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会造成教育成本居高不下”,拉他比巴表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直接影响人口素质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对于减贫事业更是具有根本性影响。此外,基础设施、健康医疗和社会建设等也是泰国减贫事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中文教育让贫穷的蜜窝村换新颜 教育改变人生,位于泰国西北边陲的夜丰颂府的蜜窝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015年泰国政府公布了全国各府家庭月收入指数报告,夜丰颂府垫底,家庭人均月收入仅为8821铢(1泰铢约合0.2元人民币)。 从飞机上俯瞰,夜丰颂是一望无边的重峦叠嶂;而从清迈驾车前往夜丰颂,则需要经历近1800道山路险弯。这种极端的自然条件,束缚了夜丰颂的发展步伐。 蜜窝村是夜丰颂府北部边界的一个长期不受关注的小村庄。由于历史原因,这里居住的1300多名村民中,华人占到70%。虽然地处大山深处,他们始终坚持开办中文教育。“这几年从村里走出去的年轻人凭借中文技能,纷纷找到了好工作,村里也因为他们变了样子!”蜜窝村自治会会长杨正文这样对记者说。 |
相关阅读:
- [ 03-28]泰国一电视台因谈论敏感问题被禁播7天
- [ 03-27]泰国曼谷:准新人赛跑(组图)
- [ 03-20]泰国警方宣布调查反政府团伙刺杀总理图谋
- [ 03-20]外媒:泰国警方挫败一起针对该国总理的暗杀阴谋
- [ 03-20]泰国挫败刺杀总理图谋 “红衫军”领袖宅中查获武器弹药
- [ 03-20]泰国挫败刺杀总理巴育图谋 疑与“红衫军”有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