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康师傅”,买到手的竟是“康帅傅”;想喝“娃哈哈”,拿到的却是“娃恰恰”;还有“思念”变成“恩念”、“奥利奥”成了“粤利粤”……这些“山寨食品”多为“傍名牌”,有的甚至是三无产品,充斥在大大小小的路边店、农村市场,成为食品“模仿秀”的一种主要表现形态。 生产和经营山寨产品,其核心是低成本运营、快进快出,甚至不乏偷税漏税现象。山寨产品均建立在对品牌企业知识产权的侵扰之上,不仅影响正规厂家的声誉和效益,而且因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存在缺陷,也给山寨产品的消费群体带来意想不到的烦恼。特别是山寨食品,不仅涉及到了侵权问题,而且涉及到食品安全,对消费者的健康也存在安全隐患。可以说,山寨食品,比山寨其他产品更可怕,对消费者的危害更大。 问题是,山寨食品在市场上大行其道,甚至明码标价地同正宗名牌食品展开“竞争”,“抢”走了众多消费群体,丧失了诚信经营的基本底线,破坏了经济秩序,却仍然“风景这边独好”,鲜见有管理部门进行制止和查处。比如,去年发生在武汉的“六个核桃”变身“大个核桃”事件,被消费者举报、媒体曝光后,当地工商部门居然没有采取行动,只是建议“市民遇到类似山寨商品可向工商部门投诉”。 可见,“山寨食品”频现,缘于监管部门“色盲”,这显然值得各地反思。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民生属性,决定了食品安全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更是一项重要的“生命工程”。确保食品安全,是任何环节都不能不死守的一条底线,容不得食品被山寨,更容不得监管“色盲”。首先,应对食品企业进行检查,从生产环节堵住山寨食品的源头;同时,对市场上流通的食品进行专项清查,将山寨食品赶出市场;特别是,加大对流动人口集中区域、城乡接合部、广大农村等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让山寨食品无处可遁。 |
相关阅读:
- [ 04-07]“山寨”食品屡打不绝 “洋食品”安全事件增多
- [ 04-06]福州今年重点开展十项工作保障食品安全
- [ 04-06]福建加强春季食品安全监管 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 [ 04-06]民进党食品安全专家借科幻片质疑台军武器研发
- [ 04-06]福州市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划定十项重点工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