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帅傅”“娃恰恰”“恩念”“粤利粤”……看着这一长串的山寨食品名单,着实让人忍俊不禁。可是面对笑点甚至多过众多小品相声的“康帅傅”们,还真不能只当笑话看。 山寨食品为大众提供了笑料,而如果我们仅仅抱着看笑话的心态停留于调侃与戏谑层面,则很容易消解山寨食品背后所蕴藏的社会问题与食品安全隐患。山寨食品的大行其道,是对名牌食品正当权益的侵害,在挤占市场的同时,也在消耗着正规品牌的美誉度。此外,这类食品还往往多是三无产品,食品卫生与健康缺乏最基本保障,存在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对于山寨食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并非坐视不管,而是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全国各地工商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针对山寨食品的查处行动已达百余次。但从典型案例可知,被成功追责的山寨食品,往往也是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厂家,那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小作坊式商家,却几乎都成了漏网之鱼。 维权成本高、诉讼周期长,判赔数额低,诉讼举证难等种种因素使得正规品牌生产企业维权之路漫漫。再加之这些山寨食品往往行销于农村地区与偏远山区,民众识别假货能力有限与执法力量薄弱的叠加,更让山寨食品成了打不死的小强。 好在,今年两会上,《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正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成为自1993年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修订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细化了各类恶意仿冒行为,加大处罚力度,让违法成本大于违法收益,这无疑给打击山寨食品提供了一柄利剑。 但徒法不足以自行,从法律层面出台对山寨食品威慑条规的同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特别是基层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深入农村和偏远地区,做到宣传与打击同时抓,彻底清除山寨食品生存的土壤。 而我们也应该多从看笑话转变为亲身参与到对山寨食品的战争之中,如发现可疑产品及时举报,多给农村地区的亲友、老人普及山寨产品的特征与危害等。媒体也应担负起监督曝光的职责,不能只在每年的“3.15”才想起这个话题。相信,只要全社会形成合力,“谋财”又“害命”的山寨食品定能被彻底消除。 |
相关阅读:
- [ 04-07]“山寨”食品屡打不绝 “洋食品”安全事件增多
- [ 04-06]福州今年重点开展十项工作保障食品安全
- [ 04-06]福建加强春季食品安全监管 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 [ 04-06]民进党食品安全专家借科幻片质疑台军武器研发
- [ 04-06]福州市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划定十项重点工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