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4日消息(记者 刘祎辰)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谈到当下公众关注度最高的话题,雾霾治理绝对是其中之一。关于雾霾治理,下面介绍的这位科学家有很大发言权。 丁仲礼,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作为长期研究环境变化的专家,在他眼中,雾霾治理、气候协定、能源结构,三者有怎样的关联?什么才是治理雾霾的根本途径? 2010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后不久,丁仲礼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当时碳排放协定对于发展中国家毫无公平可言,注定要失败。虽然时间已过去整整七年,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引起一轮重温,不少网友对丁院士的直言不讳表示钦佩。当时他对记者这样说,“27个发达国家,切走的是44%,11亿人口。余下的人55亿,分56%的蛋糕,你说公平不公平?” 去年底《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大选进入关键时刻。当时还是竞选人的特朗普在选举过程中对协定表示颇多质疑。虽然竞选成功后,特朗普本人表态转向缓和,但依然让外界为这个来之不易的气候协定能否顺利推进捏一把汗。对此,丁仲礼倒并不担心,“我去之前就知道哥本哈根这个会肯定谈不成,它是自上而下的减排来分配。目标定得很高、分配不公平,大家都反对,不可能完成。巴黎接受了哥本哈根失败的教训,自下而上、‘自主贡献’,到什么时候能完成什么程度。特朗普不会说不参与自下而上的国际气候变化治理,但他有可能说做不到大幅度减排的承诺,他会做出修正。” 人们关心气候协定,更关心雾霾治理,但不少人却并不知晓,两项工作之间也有密切的关联。要落实气候协定,需要各国积极减排。平衡发展与减排,关键在于改善能源结构。丁仲礼说,从源头减排,推进能源结构优化是治理雾霾的必由之路,从第一个层面讲,与国家的经济结构有关,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一定会增加。经济结构好,增加的会很慢,以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讲,增加是肯定的。第二个层面是能源本身的结构,清洁能源所占的比例,二氧化硫、氧化氧氮(氮氧化物)、挥发性颗粒物,这些污染物最大的来源是化石能源。 以我国发展中国家的现状来看,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能源消耗还会增加,减少形成雾霾元凶——污染物排放,根源落在了调整能源结构、多使用清洁能源上。 丁仲礼介绍,中国在清洁能源上的投入是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也是最快的。根本上来说要通过核能才能把二氧化碳减下去。对于风电、光伏技术,丁仲礼指出,“风电光伏技术,作为主打能源的可能性几十年内很小,但核电是有可能的,比如法国核能发电没多少年已经变成其主要能源。大家担心核能安全,选择起来很困难。” 不过事实上,目前我国只有35台在运核电机组,共计3360万千瓦,在全国各类电力装机中的占比仅约2%,2015年核电建设才刚刚重启,究竟哪种能源会在未来成为主力军还很难说。虽然根据承诺,我国的碳排放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更清洁的能源结构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对于雾霾治理的达成,人们已经望眼欲穿。目前采取种种措施推进化石能源的“绿色利用”是丁仲礼所说的治理雾霾的第三个层面,“这些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到什么程度?比如煤炭用的过程中,可以脱硫脱硝除尘。能源要增长,即使是化石能源还有略微增长,只要各种各样的环保措施跟上,污染排放总量是可以减下来的。” 2013年“大气十条”开始实施,全面打响了治理雾霾的保卫战。在日前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3年以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74个重点城市的大气质量得到改善,PM2.5年均浓度下降30%以上,优良天数比例在上升,重污染发生频次明显降低。2016年北京PM2.5浓度是73微克/每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9.9%是北京改善幅度最大的一年。但也有不少人觉得空气质量改善的“体感”似乎比数据看来弱了不少。 对此,丁仲礼表示,主要是由于冬季拖了后腿,“感觉是准确的,这几年减少主要在前三季度,冬半年或第四季度或许有一点减霾,但肯定不明显。供暖是一个方面,地方政府对保增长常放到第四季度,对此要等统计局部门拿出准确的数据。我感觉第四季度的减排由于地方政府保增长又叠加了供暖季,天气不好,所以给大家的感受非常糟糕,一定要把冬季的排放总量减下来,并且要减的量比较大。不能把保增长压倒第四季度,要下大力气、大决心把散煤取暖压下去。” 雾霾围城的日子里,每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但预警带来的限行等还是会引起些许杂音。对此,丁仲礼说,情绪可以理解,但治理雾霾的战役里,没有人可以缺席。 每一次重污染,地区间的污染是否成分一样?丁仲礼回应表示都不一样,“宏观的东西是清楚的,煤炭、汽车、挥发的有机物。根本的一点大家都知道,汽车是很重要的排放源,尤其氧化氧氮(氮氧化物)。” |
相关阅读:
- [ 03-09]委员吁对雾霾下长期露天作业人群实施劳动保护
- [ 03-05]台湾雾霾频发,别埋怨大陆(看台絮语)
- [ 02-27]京津冀多地今将雾霾笼罩 北京明天或达重污染
- [ 02-21]地方两会聚焦环境保护各省份重点关注雾霾治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