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提案与一群“职业沙手”的十年科考
2017-03-13 12:10:4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蔡秀明 林雯晶 |
分享到:
|
零的突破,新的起点 对于卢琦和科研人员们来说,零的突破不过是新的起点。继2007年首战告捷之后,2008、2009年,都有科考队员再赴库姆塔格做进一步考察,累计行程超过15万千米。历时三年的库姆塔格沙漠综合考察项目一期结束后,科研团队将众多重大阶段性研究成果凝聚于《库姆塔格沙漠研究》《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和《库姆塔格沙漠地理图集》三本专著中。 此外,科研团队还出版了两本科普图书《库姆塔格,不再遥远》《沙山有约:首次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队员手记》。作为编著者之一,卢琦对科普的热情不亚于科研,“科学家不能只是‘闷头’做学问,还要向大众进行科学传播,如果你的科研成果出来了,老百姓却什么都不知道,那不就成了自娱自乐了吗?所以,我们想让大家都认识库姆塔格,走近库姆塔格,了解保护荒漠生态的意义。” 2011年4月,《库姆塔格,不再遥远》首次印刷,同年,沙漠考察项目二期又紧接着上马。“二期我们把考察范围扩大了,将沙漠北边的噶顺戈壁也包括进来,在‘新地区’做一些基础数据方面的‘老工作’,在一期去过的‘老地区’做一些更深入细致的‘新工作’。”二期科考项目主持人吴波研究员如是说。 除了新地区、新工作,还有新成员。与首次科考的“和尚”阵容不同,二期项目开始有女队员加入,“一期的时候连路都没摸清,太危险;一个人每天发四瓶矿泉水,平时根本没法洗漱;这样严酷的条件,女队员有诸多不便。”卢琦说,“二期不一样了,虽然还是不能洗漱,但是路线我们已经基本摸清了,初步设立了几个大本营和临时营地,把通过遥感技术做好的路线图输入到机器里,相当于沙漠有了‘导航’。” 贾晓红,参与项目二期的女队员之一,从2012年到2014年,连续三年赴库姆塔格沙漠进行考察,主要负责植物研究和后勤工作。提起考察过程的艰辛,贾晓红说,他们的车常常被一面墙那么高的沙尘暴追着跑,沙粒打在腿上像石头砸人一样疼,但她也说:“既然来了,就要勇敢面对。” 让贾晓红印象最深刻的记忆,与双峰野骆驼有关。“那天已经很晚了,我睡在帐篷里,忽然觉得外面有什么动物正贴着帐篷闻我,当时紧张坏了。”根据科考团队严格的纪律,要尽力保护当地的珍稀野生动物,不到万不得已,不能随意伤害它们。“第二天早上起来,我看见营地附近有野骆驼的粪便,知道不是猛兽,这才松了一口气。” |
相关阅读:
- [ 03-13]12位国务院负责人 "两会部长通道"掀高潮
- [ 03-13]两会舆情观察:高考取消英语考试 超八成网友支持?
- [ 03-13]“两会”新期待:生态更美好
- [ 03-13]95后两会志愿者:起床最艰难 开始看新闻了
- [ 03-13]两会小知识:人大代表议案与政协委员提案有何不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