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家里餐桌也成了家庭医生“诊台” 全科医生没有大医院专科医生水平高?这么想你就OUT了! 医生行业最高奖中国医师奖,2016年上海有两位医生获得,一位是著名专家吴孟超,另一位就是斜土街道家庭医生朱兰。朱医生曾在常规筛查中早期发现很多大肠癌、肺癌早期患者,帮助一些被大医院判定为非开刀不可的慢病患者找回健康生活状态。“全科和专科只是分工不同,没有水平之差。我们是在上游阻止人落水,专科医生是在下游拯救落水者,您说哪个更重要?”朱兰快人快语。 缓解“看病难”,任重道远;重塑就医习惯,咱们需要多久? “看病难”,大医院人满为患,但其中常见病、慢性病居多,专科医生、专家们“牛刀杀鸡”净看普通门诊而不是专心研究疑难杂症,是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贾伟平代表说,2008年到上海大医院看病的患者是1.5亿人次,2016年达到2.5亿人次,整整提升了66%。没有家庭医生和社区首诊制,不将常见病慢性病诊疗、管理解决在基层,分级诊疗就是空话。 有关人士预测,按照现在的家庭医生制度推进速度,上海可能会在三到五年后建成分级诊疗制度。专科医院更多实行预约挂号和转诊看病,医疗资源利用更合理高效。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会得到一定破解。 不过,咱得明白,医疗资源优厚的上海毕竟不是全国,让大家改变“一张医保卡走遍天下”的就医习惯,也不容易。正如刘延东总理所说,要让全国人民都有签约服务的家庭医生,那全科医生的人才缺口可不是一点点。 医改性命交关,必须系统谋划+精细打磨+综合施策推进,得练足内功,不能贪功急躁。要知道,在上海每个让居民满意的家庭医生背后,有的是一套经过严密设计、已提前伏笔的全科医生规培、绩效评估、薪酬制度、职称体系,一套覆盖全市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一个所有医疗数据都可以畅行互通的健康信息网络平台,正在以平均每天1800多万条的速度积累起世界上最大最全的医疗大数据库。 在上海200多个街道社区里穿街走巷的家庭医生们,已是面向未来的移动医疗终端,一个全新的中国医疗卫生服务和百姓健康管理模式,刚露雏形。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
相关阅读:
- [ 03-09]“农门”女高知高利:做一名爱岗敬业的植物医生
- [ 03-08]妇产科男医生:天天都是“三八节”
- [ 02-28]四川乐山26岁卫生扶贫医生因车祸不幸遇难
- [ 02-22]【网络媒体走转改】一诺千金! 广州医生阑尾炎手术后3天忍痛连做2台手术
- [ 02-16]乡村医生贴告示拒绝“无事酒” 砸中社会痛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