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博览 > 正文

【国际纵深】她们的故事——异国追梦的女人们

2017-03-10 08:36:45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陈曦   我来说两句

她们是在海外创业的女人,有的在动荡环境中孤身打拼,有的随夫远嫁却打造了一片个人天地,有的抓紧机遇成了时尚弄潮儿……她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此必须付出什么,她们的梦想脚踏实地。

【战地田园的苦与乐】

“太阳出来我爬山坡,爬到了山顶我想唱歌……”王秋红和她的阿富汗员工喜欢一边在厨房干活一边“对歌”,《大花轿》和曲调悠扬的阿富汗民歌相继登场,大家感觉“挺带劲儿”。

眼下这个光景,王秋红特别需要这个热闹劲儿,毕竟,她开设的是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仅存的唯一一家中餐馆。

现年42岁的王秋红2005年来到喀布尔,2007年开了这家中餐馆。“当时什么都没有,从选址、找厨师、准备餐具,到柴米油盐,全是自己和朋友一点点凑出来的。”

10年里,喀布尔的安全形势因为反政府武装的卷土重来逐渐恶化,袭击、爆炸、绑架越来越多,“中国人都快走光了,餐馆就剩我一家。”因为安全问题,餐馆已将主要经营方式调整为外卖送餐。

为什么坚持?王秋红挺实在:“既然来了,就好好干,绝不轻易放弃。”而且,她舍不得10年来相依为命、叫她“红姐”的阿富汗员工们。

“经营状况不好,餐馆两年没有给员工们涨工资,但大家依然不离不弃。有时候我也想是不是要离开阿富汗,但总舍不得这些兄弟姐妹。有人看病、生孩子、需要钱结婚等等,我都是能帮则帮。”

比如拉马赞,18岁就来店里打工,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中文和中国菜都掌握得挺好。拉马赞小时候受过枪伤,走路不灵活,王秋红2014年还特地带他到广州看病。

店里7名阿富汗员工如今都能独当一面,“现在他们包饺子、炒菜都比我好,甚至能做火锅”。大家还在院子里开辟了一片菜地,耕种、收获……

王秋红总盼着阿富汗局势能好一点,想法很简单:这样她就可以多赚点钱,回家看看爸爸妈妈。

【是“妻子”,也是“校长”】

另一个来自北京的“红姐”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安了家。上世纪80年代,王丽红在清华大学校园邂逅来自乌干达的留学生阿尤布,于是成了非洲人的“媳妇”。

乌干达当地人会亲切地叫她“妻子”,意指非洲人的妻子,但他们也会敬重地称呼她“王校长”,因为她创办了“鲁扬子中学”。

“中国热”在世界各地兴起,乌干达也没落下。作为乌干达教育部认可的唯一一所以中文教学为特色的中学,鲁扬子中学在当地颇有名气。

“工作强度很大,我也会感到疲惫。可是每当看到学生的进步。我总会感到欣慰和满足,”王丽红说。

有两个孩子很调皮,某天晚上甚至把学校教师窗户拆了跳墙跑出去。按照学校规定,他们应被开除,但“王校长”并没有这样做,反而一次次鼓励他们。“最终这两名孩子改正了错误,还上了大学,孩子的家长都觉得不可思议,”她说。

一些人对非洲有落后的刻板印象,但在王丽红眼里,体验多彩斑斓的非洲文化是“好玩”的经验。她说,孩子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丈夫的关心、与非洲人的交往和文化碰撞,都是她快乐的源泉,“在教育行业创业,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弄潮不怕跨界】

从留学德国学习金融,到美国华尔街工作,再到毅然辞职攻读全美最有名的设计学院——帕森斯学院,祖籍安徽的胡媛媛在“三级跳”中实现华丽转身。2013年,她创立自己的时装品牌“Vivienne Hu”,把店铺开在了纽约下城时尚人士聚集的SOHO区,在大牌云集的纽约时装界自立山门。

转行学设计很苦,但胡媛媛觉得自己赶上了好时候:“中国与国际社会在各个领域的对接已经越来越紧密,目前是中国设计师在国际时装界崭露头角的最好时代。”

她说,中国时装设计方兴未艾,互联网技术又大大降低了时装交流、展示、推广的门槛和成本,“对于新一代设计师挑战权威、颠覆前人,提供了全所未有的机会和条件”。

眼下,胡媛媛正积极筹备建立“Vivienne Hu”上海旗舰店。“中国时尚行业处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论政府推动还是民间热情,都对这个领域的人才培养极其有利。”

胡媛媛设计的女装风格,干练、明朗、大方、刚中有柔,吸引了众多粉丝,其中不乏好莱坞大牌女星。她说,她想诠释的新时代女性形象是“像男人一样工作、独立,而且性感”。

越来越多中国人走向海外创业,不管是时装设计师胡媛媛,还是生意人王丽红、教育工作者王丽红,无论身处何地,这些女性创业者都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做才能实现梦想,不曾懈怠。(郑昊宁 沈敏)(新华社专特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