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人大代表朱张金:希望在全国推广浙江“五水共治”经验

2017-03-09 20:44:43  来源:国际在线  责任编辑:周冬 赵舒文  
分享到: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觉眠):环保话题是“两会”一个重要的议题。空气和水实实在在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两会”期间,浙江一些代表表示,浙江的“五水共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些办法和管理心得可以作为治理水污染的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

有一个代表说起这个话题就滔滔不绝,他就是来自浙江海宁市斜桥镇华丰村党委书记朱张金: “三四年前,在农村,老百姓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是很强,只要家里干净,外面不是自己的事。这几年,随着‘五水共治’,政府宣传力度加强,宣传的加强让老百姓知道怎么治理水污染。”

朱张金说,几年前,村里五六公里长的河道上面漂浮着垃圾,流动缓慢,河里长着绿藻,看不到底,看起来就像一潭死水。村民也觉得不好看,但又不知道怎么办。浙江是江南水乡,河渠纵横。虽然浙江单位面积水资源量可以排到中国第四,但由于水资源80%分布于山区,所以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浙东是重点缺水地区,而且浙江水资源存在供需缺口大、结构矛盾突出、污染严重、有效利用率低等四大突出问题。从2014年,浙江省政府开展“五水共治”行动,在各级政府都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并且把治污水当作“五水共治”的首要任务,把垃圾河、黑河、臭河问题作为治污水的当务之急。朱张金所在的华丰村周围有大大小小七条河,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他说:“河里是脏水和绿藻,鱼虾都没了,通过这几年的治理,政府投入了很多的钱,用于清理污泥,清理垃圾,宣传教育,河堤的整修,只要是治水需要的地方都会去投入。”

现在的河水清澈起来,重新看到了鱼虾和螺蛳,河流又呈现出了往日的生机和活力,朱张金说希望可以把浙江“五水共治”的经验在全国推广:“浙江的‘五水共治’做得是好的,经验来之不易,希望能在全国进行一个推广,我起草了一个建议,让更多的地方学习浙江治水经验,让他们少走弯路,用最快的时间和速度,把我们全国的水域治理好。”

在朱张金看来,治理水污染要先从改变村民的生活习惯做起,只有规范了村民不正确的行为,才能长期有效地减少污染的发生,但是因为环保意识淡薄,村民们开始并不那么配合。原来,老百姓觉得河不是我家的,你也不管,我也不管,大家都不关心。三年前,在我们农村,生活垃圾就是往方便的地方倒,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倒到河里去,然后我们组织村民进行垃圾分类,从直接倒到河里到垃圾分类,是一个很大的跨越,老百姓不习惯,在刚开始的时候,不配合你,他会说我凭什么要分类啊,几代人都这么过来的。我们村干部先是开会,教育,然后我们把垃圾分类写入了我们的村规民约,让老百姓必须要这么做,我们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来表决。开始的时候,我们拿了福利来挂钩,如果你把垃圾分类,就能享受到村里的福利,不分类的,就没有,这个钱不多的,很少,比如说,可能就是十斤米,我们当地市价就二十几块钱。这其实说不上是奖励,其实就是一种引导。还有一个办法,我们在暑假期间组织村里的小学生开展垃圾分类的活动。这个效果很好。娃娃说:‘爷爷,这个东西不能这么扔,要分类的。’他的一句话胜过我们村干部说十句。

朱张金说,为了垃圾分类村里把垃圾分成两类,一类是厨余垃圾和其它生活类垃圾,厨余垃圾统一处理变成有机肥,村里还专门建了处理的车间,剩下的生活类垃圾还要进行再分类,把可以回收的塑料垃圾分出来,而不能回收的垃圾交由镇里统一集中处理。这样一来,村民们就改变了把垃圾扔到河道里造成污染的情况。而垃圾的分类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水的分类。有效地进行水的分类,这是治理水的一个最好的方法。老百姓用于进行水分类的设施是政府投入的,每一户人家政府一次性给八千到一万元,这个钱用于治污设施的修建。

朱张金说的这笔数额不小的补助来自浙江省政府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机制,以地方财政为主、省级财政为辅,除从水利建设基金中安排一部分外,省级财政设专项资金以“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地方加大治水工作力度,而且借助金融手段,深化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本,用于治水等重大民生工程。朱张金说,在专项资金的支持下,现在村民的家里都有把生活污水导出的设施,和屋外的城市污水管网相连,而厕所的污水可以用设施集中起来进行氧化发酵,然后将分解的污水再排入污水管网。

当垃圾不会被扔到河里,污水不能流进河里,河水自然就干净起来。治理河水污染是个慢功夫,但是朱张金认为,只要坚持下去,工作其实没多难,用心,有责任,就是要坚持,一年里做一天很难,但一年365天天这样做,我觉得反而不难,形成了规律,形成机制,村里面从小孩到老人都来配合了,就不难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