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清退“僵尸企业”债咋办?——代表委员热议去杠杆

2017-03-07 17:12:06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蔡秀明 林雯晶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题:清退“僵尸企业”债咋办?——代表委员热议去杠杆

“企业在清理处置过程中,遭遇债权损失与债务负担沉重双重瓶颈,导致‘僵尸企业’多年僵而不死、难以处置。”——这是出自致公党中央拟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提交的一份提案。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处置“僵尸企业”债务?怎样约束国有企业财务杠杆?这些成为摆在今年去杠杆工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清退“僵尸企业”债咋办?

“‘僵尸企业’没有竞争力,迟早会被淘汰,去杠杆的关键就是清退这批长期浪费资源的‘僵尸企业’。”全国人大代表、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说。

但清退“僵尸企业”不是说简单关门了事,背后沉重的欠债该咋办?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都本伟表示,如果不加以处置,“僵尸企业”背负的债务或将变成银行不良贷款、违约债券等,给防控金融风险带来较大压力。

“目前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偏高,测算有150%左右,高于其他一些主要经济体,要积极降低企业杠杆率,防范高杠杆率带来的风险。”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原主任徐绍史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有效处置“僵尸企业”。积极稳妥去杠杆,促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

都本伟认为,对于杠杆率较高、获利能力差的“僵尸企业”可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并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工作。

去年以来,江西、山东等地组建了不少债委会,各债权银行协商采取一致行动,不得随意停贷、抽贷,对“扶持类、挽救类、退出类”企业的债务采取不同对策。正是在债委会的协调下,原本山东肥矿集团银行金融债权清偿率仅有4成左右,最终得以保全全部本金。

“债委会在处置‘僵尸企业’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可以促使银行、企业、地方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坐下来共同面对问题。”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说。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已经成立的债委会12836家,涉及用信金额约14.85万亿元。

国有企业如何降杠杆?

国有企业在产能过剩行业比较集中,这些企业的特点是投资大、负债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财务杠杆约束。

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特邀顾问杨凯生表示,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关键是要找到国企杠杆率之所以高的原因,争取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曾是辽宁国企亏损大户,该企业生产经营资产负债率一度高达241%。2012年决定实施破产重整后,该企业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由引入的民营股东全权负责经营管理,合理控制负债率。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去年前9个月已实现利润1.41亿元。

“现在强调管理国企要以‘管资本’为主是正确的,但如果认为‘管资本’只是提升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那还不够。”杨凯生认为,“管资本”还应包括一个内容,即国企出资人、国企监管人有责任维护国企杠杆率的稳定。

杨凯生认为,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应随时关注杠杆率变化,一旦临近或超逾负债率标准,就要设法以各种形式向其注入资本。

债转股会不会给“僵尸企业”输血?

“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比较重,是因为资本补充机制还不够。”全国政协委员、中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振明表示,在去杠杆方面,今后以债转股为主要方向。

记者从发改委了解到,截至3月6日,银行所属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等四类实施机构与36家企业签订了市场化债转股框架协议,签约金额4877亿元,涉及钢铁、煤炭、有色等行业,已落地实施金额530亿元。

债转股项目加速推进,是否会令“僵尸企业”存活更长时间?对此,郭树清明确表示,市场化、法治化推进债转股,不搞行政命令、不搞行政谈判,完全由当事各方自觉自愿协商谈判。但是,扭亏无望、已失去生存发展前景的“僵尸企业”禁止作为市场化债转股的对象。

除了“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此次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推进资产证券化”“加大股权融资力度”等措施。

都本伟认为,对于获利能力相对较好、但债务风险较高的企业,可通过债转股、债务置换、加大直接融资比重等方式缓释风险,优化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使企业实现扭亏为盈。而对于具有稳定资金流、较大获利空间的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规范开展债券融资的方式鼓励扩大发展,优化其债务结构。

“报告中提出的举措都很好,但重在落实,千万别让好政策落空了。”尤小平说。(新华社记者 吴雨、许晟、郁琼源 参与采写安蓓、徐扬、岳德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