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在欢乐地进行文体活动。 人民网安顺3月5日电走进群山环绕的塘约村,就恍若走进了一座“世外桃源”。在这里,靓丽的民居错落有致,宽敞的文化广场旗帜飘扬。林荫小道旁,绿树红花与小桥流水相互交融,微风袭来,阵阵花香沁人心脾,漫步其中,好不惬意。 “三年前的塘约村可不是这样,甚至可以用满目苍夷来形容。”在塘约村,村支部书记左文学给记者讲述了这个村的过去和现在。 穷则思变 发展路子变了 塘约村位于安顺市平坝区西南部,全村占地面积5.7平方公里,有921户3393人。 2014年前,这里曾是国家二类贫困村,很多人不堪这里的贫穷,纷纷外出务工,土地撂荒率在30%以上,塘约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2014年6月3日,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突袭塘约,在那场暴雨中,村里的大部分房屋都倒塌了,粮食、衣物、电器全部被冲毁,很多村民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 “所谓穷则思变,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必须到该改变的时候了。”看着自己的家园变得一片狼藉,左文学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作出改变。 洪水退后,左文学召集村民召开村民大会,决定从产业优化、村风民风、制度建设、机构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会议决定,塘约村要按照“‘三权’+党建+扶贫+产业+金融”的发展路子,抓牢“确权”基础,抓好“赋权”关键,抓实“易权”核心,探索实施“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模式。 按照这个思路,塘约村建立了以村党支部为引领、村集体所有的“金土地”合作社,鼓励村民将土地经营权通过流转参与村集体合股联营。 华丽转身 村民“腰包”鼓了 “必须将土地集中起来,由村集体进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并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全村村民脱贫致富。”左文学说。为了做通村民思想工作,村支两委党员干部秉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并一家一户上门动员宣传。村民纷纷响应,踊跃入社,变身股东。 经过近三年的发展,目前合作社社员覆盖了全村约90%的农户,通过土地、林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农村房屋、小型水利、集体财产等“七权同确”后,集中全村土地4200多亩,发展脆红李、核桃、石榴、辣椒、莲藕、白菜、山鸡等种植养殖,合作社、村集体、村民按照3:3:4进行利润分成。 “我把家里的6亩土地全部入股到了合作社,2016年仅土地流转和分红就得了5800元。” 说起现在的生活,48岁的李金全用“天壤之别”来形容。2014年以前,他们全家人天天围着家里那6亩地“转”,一年也攒不下几个钱,而现在,靠着与合作社一起发展,他们每年的收入都在8万元以上。 点“土”成金 小康路更宽了 “我们还会根据村民们拥有的不同技能,让他们按照不同劳动要素入股合作社。”左文学告诉记者,在塘约村,很多村民以土地入股,以技艺创业,从农民变成了股东。而通过“村社一体,合股经营”的方式,也为当地的贫困户、返乡农民工等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据统计,近两年来,塘约村外出务工人员从860人减少到了50多人。 “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发展规模种植,目前塘约村有羊肚菌基地100余亩,莲藕种植100余亩,蔬菜种植基地300余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不到4000元提升到2016年的10030元。”谈到改革后的塘约村,左文学的脸上乐开了花。 左文学还告诉记者,2016年,山东省寿光市龙耀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对口帮扶塘约村,为村里无偿提供了700万元的帮扶资金,并以470万元作为技术入股塘约村的农业产业园建设。目前,这个占地300多亩的农业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其中,新建成的育苗中心区、高科技展示区、采摘体验区和示范种植高产高效区,每年可产生近600万的经济效益。 截至2016年年底,塘约村共计产生效益132.61万元,带动3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村集体经济从不足4万元增加至180万元,实现了从国家级二类贫困村到小康村的华丽转身。(孙远桃实习生 李宇) |
相关阅读:
- [ 03-01]云霄在全县开展精准脱贫攻坚项目竞赛活动
- [ 03-01]省委常委会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 部署脱贫攻坚工作
- [ 02-27]【理上网来·热点解析】2016年减贫任务圆满完成
- [ 02-20]2016福建脱贫攻坚报告:砥砺奋进又一春
- [ 01-16]脱贫攻坚看贵州:生态移民带来“新生活”
- [ 01-15]脱贫攻坚看贵州:接住金融扶贫“馅饼”的侗族乡亲
- [ 01-15]脱贫攻坚看贵州:授人以渔关键在“精准”
- [ 01-15]脱贫攻坚的“贵州样板”:借力大数据“拔穷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