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农业供给侧 创新添活力(部长说)

2017-03-05 07:50:4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赵舒文  
分享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三农”工作的主题和主线。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在两会期间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高谈客论”栏目,介绍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情况。

关键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陈锡文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要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二是要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过去的总量不足转变为现在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一些农产品的供需不平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非常明确地告诉广大农民,生产由需求来决定,而不是生产者自己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也不是政府相关部门说定什么价就什么价。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推出更优质安全、对环境没有损害的农产品,这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整个农业生产的要求。

只有把市场机制放在引导农业生产、制定农产品价格的重要地位,才有可能把过去形成的农业发展方式慢慢转到新的轨道上,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要治标又治本,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做到治标又治本?

陈锡文表示,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有些农产品多了、有些农产品少了,“标”就是指这个。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供求能适当平衡。但是“本”是什么?从目前情况看,还在于很多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有待提升。

要解决这个问题,做到治标又治本,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

农业的生产主体是农民,必须让农民有积极性来参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需要提供相应支持,让他们能有良好的创新条件和环境。

我们要研究具体的支持保护方式,考虑农民的合理收益、财政的承受能力,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合理、科学发展情况等,把这几个因素都考虑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逐步向前推进。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就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的一方面,就是推进改革,强调农民的增收问题。一定要想办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农民得到实惠。要把形势跟农民讲清楚,在改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有技术上的、生产上的,政府相关部门要更多从这些层面考虑,去解决农民面临的现实难题,让农民心里踏实下来,改革就会得到稳步推进。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企业分析判断市场的能力,会比单个农户强一些。而且,企业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同样的品种,产出来的质量和效益,企业相对能做得更好。从这个角度看,企业应该和市场结合在一起,通过了解市场引导自己的生产,这对农民也是一种引导和示范。

(人民网记者黄玉琦、王喆整理)

代表委员谈农业供给侧改革(延伸阅读)

四川省广元市市委书记王菲代表:资源优化配置打破了传统农业产业的弊端,使特色现代农业兴起。通过结构调整,广元形成了结构合理、产品优质的农产品有效供给,预计到2020年,全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值将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

湖北省荆门市市委书记别必雄代表:荆门市京山县是国家确定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县。试点启动以来,京山进行了清产核资、界定身份等多项改革,解决了农村集体资产权属模糊、产权虚置的问题,为实现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开辟了一条新路。建议出台相应法规,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注册条件。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汇福粮油集团董事长石克荣代表:建议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专业种养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由规模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方向转变,并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委员:农业供给侧改革怎么改,从外部环境要看国际市场上能提供什么,从内部条件要看消费者和市场需要什么,要根据消费者意愿、市场供应情况来改。农业供给侧改革也会面临品质提升、品牌树立等问题,应发展传统名特优产品,更加重视绿色种植和食品安全。

甘肃省农科院副院长马忠明委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研究、建立和完善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制定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改进绿色农产品生产监测和评价体系。同时,要扶持龙头企业参与,优化农产品结构,建设农产品绿色生产加工基地。要建立绿色农产品的大数据云平台和商贸中心,抓住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经济走廊的机遇,使绿色农产品走出国门。

(本报记者陈晨曦、张文、付文、许 晴、银燕、孟祥夫采访整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