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两会上的教育专家: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传统文化都不应“缺席”

2017-03-04 20:28:54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周冬 陈瑜辉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记者 蒋芳 张漫子 陈诺)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影响青少年?如何通过教育坚守住国人“底色”?传统文化热引发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多位教育工作者表示,保持“底色”不变,传统文化教育应“变重要为必要”。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传统文化教育都不应“缺席”。

《中国诗词大会》带来的传统文化热还如“飞花令”一般余音绕梁中。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式前,“部长通道”上的第一个话题便与此相关。有记者向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问:“听说您非常喜欢看《中国诗词大会》,这是教育部和央视共同制作的,这是否意味着今后将加大传统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普及和比重?”陈宝生说:“好问题!你刚才提的问题,和我最近关心的兴奋点对接了。”他表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原党委书记黄德宽说,中国发展到今天,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度拥抱世界,需要具备文化自信,而这来自于传统文化的滋养,“有了传统文化的自觉,就能增加文化自信”。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对此文艺地形容,优秀传统文化就像一颗又一颗珍珠,遗留在岁月的河底。“只有运用教育这根主线,我们才能将打捞起的珍珠重新编织为美丽的项链,成为传承给后人的真正财富。”

诸多代表委员认为,传统文化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是“从重要到必要”的关键。“相较过去,如今各地中小学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确愈加重视,然而还停留在比较表象的阶段,持续性不强,一到中高考,这类教育就自动让位了。”黄德宽说,到了高等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分专业教学下,有时传统文化课成为少数公选课,没有得到系统全面的安排,更缺乏深入的研究分析。在他看来,高等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亟待“补课”,多开选修课,有条件地开设研究性针对性强的传统文化课程。

“文化学习最好的方式是体验。只有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快乐和收获,传统才会进入他们的精神与心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姜耀东说,随着科技发展,要通过更好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形式,供老百姓学习。

增加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是否会让原本就不轻松的课堂更加“拥挤”?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安市教育局局长张元贵说,诗词歌赋、经史子集从未退出过教育领域。当务之急是应在现有教学内容中加强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和整合,增加深度、拓展广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