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脱贫攻坚看甘肃”采访团队来到了康县白杨乡朱家沟村。进入村子,参天古木、百年老宅、一件件农村生产生活中的老物件让记者真实地体验到了朱家沟村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变迁,更是看到了村子在脱贫的路上脚踏实地所做出的成绩。 古村古韵转型发展 走近朱家沟的百年朱家老宅,迎面而来的历史气息,沉淀在雕花的木窗上,略微发黑的阁楼长着青苔,虽然老宅不语,油然而发的古幽思却已涌上心头。 朱家十六辈族谱、家训,康县最早的县志手写本,近百年的“三寸金莲”绣鞋,“瓦筒”、“嚎筒”、“乐器盒”,把朱家沟农耕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在村史馆,无论是村民还是游客,在这里都会嗅出祖辈们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气息。 沿着小路,就会看见村上造纸坊和老磨坊。捣碎構树皮的石槽、纸浆槽、晾晒架……造纸坊内的点点滴滴都凝结着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印刻着古老生活的痕迹。老石磨以水为动力,代代朱家沟人就是用它来磨小麦、苞谷、黄豆等,虽年代久远,依然可以继续为村民服务。据说,朱家沟有九眼泉,当地村民们就是用这里的泉水酿造出香甜可口的二脑壳酒。现在,酒坊还利用山里的马桑果、瓢子,又推出了口感香甜的马桑果酒和瓢子酒。 据悉,自2015年来,朱家沟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为抓手,以古村保护、生态旅游的建设为思路,认真落实“八个准”和“1 17”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实行挂图作战。 现在朱家沟村,把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开发、乡村旅游发展、农民增收相结合,集全乡之力,加大项目投入,分别整合了整村推进项目20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项目80万元,交通、民政、文化等帮扶单位帮扶项目资金90万元。汇聚合力,集中发力,对村基础设施、公益建设、产业培育、文化传承、人居环境、生态旅游等实施全方位打造,并把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高度融合,从建设新农村逐渐向经营新农村转型。 通过精准扶贫建设美丽乡村 朱家沟村依据当地有利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成立魔芋种植、土蜂养殖和畜牧养殖的专业合作社3个,种植魔芋100多亩;养蜂180多盒,天麻种植300亩,食用菌种植500亩,引进良种樱桃5000余株,养蛇800条、大鲵100多尾,创办农家乐一家,农家客栈2家,酒坊1家,磨房1家,淘宝网店1家,引导群众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新型产业营销模式,极大拓展了群众增收渠道,全村产业收入达50万元。并且全村积极发展劳务输转,全年共开展各类培训11次,参训人员120人次,通过精准扶贫科技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工作,累积输出劳动力380人次,收入达到180多万元。村干部领导为了进一步解决贫困户资金短缺问题,全面夯实贫困户产业发展和拓宽致富门路。村两委积极组建互助社,截止目前,共发放互助社贷款19.5万元,发放精准扶贫产业贷款17户67万。 通过精准扶贫建设美丽乡村,让这个藏在深山的村子焕发了活力。不仅丰富了美丽乡村的建设,又实现了村民的可持续增收,朱家沟村创造出了建设新农村、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现今的朱家沟美丽蜕变,既“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又脱掉了“穷帽”,留住了“乡愁”。 看沧海桑田新变迁 之前去过康县白杨乡朱家沟的人,现在一定会惊叹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朱家沟村是白杨乡建档立卡贫困村,基础设施差,交通条件落后,近几年,在县上领导的关心和帮扶下,打通修筑了到朱家社便民桥和环村水泥路,张家沟社路面也正在硬化,七包山社的通社道路即将实施拓宽,全村三个社交通条件都得到很大改善。 原来村里的房屋有土坯老房也有部分砖混房,很多土坯房因为年久失修已成危房。很多院子因为年轻劳力外出务工而无人打理,以致杂草丛生,垃圾遍地。但在近半年的努力下,村里的危房已经全部改造,外墙统一粉刷,平房加盖了斜屋顶,庭院硬化美化。原先的烂泥潭变成了如今的停车场和文化健身广场,破败不堪的土坯房重建成文化厚重的村史馆,传统的纸坊和水磨坊也在原址重新修建,一条条曲折蜿蜒的山路化身成悠悠古栈道,酒坊里飘出的淡淡酒香,让人情不自禁的感叹这里的发展与变化。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不断推进,朱家沟村将沉睡的历史重新唤起,村民们也随沧海桑田的变迁后,让自己的生活好了起来。 |
相关阅读:
- [ 03-01]“脱贫攻坚看宁夏”活动启动
- [ 03-01]【脱贫攻坚看贵州】搬出去,换个活法
- [ 03-01]云霄在全县开展精准脱贫攻坚项目竞赛活动
- [ 03-01]连江打响“脱贫攻坚”战:帮扶接地气 乡镇亮点多
- [ 03-01]省委常委会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 部署脱贫攻坚工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