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上旬,自贡市大安区一名12岁的“熊孩子”因为玩手游,刷爆了母亲工资卡上当月的3000余元工资。其父不知内情,以为遭遇电信诈骗,果断报警,结果被警方识破。“熊孩子”又以假QQ作为伪装,欺瞒父亲,最终还是被警方识破。 有律师表示,如果家长能够证明玩手游进行支付的,不是家长而是孩子,那么就可以申请手游公司退款。但在现实中,这种取证非常难,因此可操作性并不强。 事件 “熊孩子”刷爆妈妈工资卡 爸爸以为遇诈骗报警 2月上旬,大安区和平乡派出所接到一起报案。一名男子拿着银行流水账单,报警称遭遇电信诈骗。“我怀疑我老婆的银行卡遭遇电信诈骗,钱被分批转走,一共3000余元。最大的一笔1000元,也有500元、200元,还有几元的。” 该男子很疑惑,他称,我们没有接到电话,也没有收到短信,连银行卡都没绑定在线支付,“钱咋子会遭划起走呢?”警方接到报警后,经过分析,认为是其子玩手游的可能性很大。该男子回家问过其子后,再次致电警方称,不是我儿子干的。 警方再次经过询问,认为还是该可能性最大,让该男子查看其子的QQ号。于是,该男子又转而查看其子QQ。“熊孩子”给了父亲一个QQ号,很快将其父骗过。而当警方打开QQ时,发现里面“只有一个好友”。最终,“熊孩子”承认了自己用手机绑定母亲银行卡,玩手游在线支付的事情。 律师 如能证明系孩子支付 可申请手游公司退款 “12岁的孩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000余元的金额不是这个年龄能够支配的。如果家长能够证明玩手游进行支付的,不是家长而是孩子,那么就可以申请手游公司退款。”四川泰逸律师事务所律师龚贵荣说,但在现实中,这种取证非常难,因此可操作性并不强。 据了解,一般手机支付都需要输入密码,而如果设置了快捷支付功能,则不会显示密码输入,而是直接进行支付。因此,为了避免孩子刷爆银行卡,可设置需要输入密码,以这种方式来阻止孩子进一步操作。 “另外,可以在绑定的银行卡上存入少量的金额,用完再存入,这样即使被刷甚至遭遇电信诈骗,都可以规避最大的风险。”自贡一位银行业人士介绍,不要设置无密码登陆支付,设置信用卡短信提醒服务及支付验证,定期修改账户密码,这些都是规避在线支付风险的方法。 教育大家谈 自贡“虎妈”:建议让孩子“分期偿还” 在采访中,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迷上手机游戏的不少。“我以前特别爱耍一款跑酷的游戏,可惜妈妈现在不让我玩了。”一位10岁的小朋友告诉记者。据了解,这款跑酷的游戏,需要充值进行玩耍,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金钱的使用,其实并没有概念。 “我女儿现在才三岁多,但我觉得我是个‘严母’,对孩子要求特别高,甚至有时候我自己都觉得太苛刻了。”自贡一位母亲范女士称,如果是我女儿今后打手游刷爆了我的银行卡,我不会打骂她,我决定让她用提高学习成绩和做家务来偿还。 据了解,范女士的做法,是因为在网上看到一位母亲,在遇到同样的事情后,想出了这个办法。“她与孩子签了个协议,要让孩子通过‘数学考试95分以上奖励200元’、‘洗碗20元’、‘扫地10元’等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建立他的责任感。做错了事,就要承担责任,这在他们走上社会后,会深刻体会到。那么,从现在起,就让他们做一些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来承担这份责任,我认为是可行和正确的。” 教育专家: 家庭和睦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 “‘虎妈’的这种建议,我认为是正确的。这在心理学上叫做‘代币制’,既让娃娃承担了责任,又让他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家长的这种引导是有心理学依据的。”自贡教育心理学专家吴文红说,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推广和鼓励。 吴文红介绍,这个孩子的案例具有一定代表性,现在的孩子沉迷手游的不少。“根据这个案例,我觉得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是家庭原因,父母对其的关爱不够,导致孩子将注意力转向手游。第二种是同学之间的攀比心态,看见其他同学也在玩时髦的手游,自己不玩,岂不是落伍了。” “第一种情况,家长应该反思与孩子的沟通,对孩子的关爱程度。而第二种情况,则需要家长正确引导,将孩子攀比和模仿引向正确的方向。总的来说,家庭的和睦是最关键的因素,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最大。”吴文红介绍,一个家庭和睦、温馨、民主、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是心理和行为非常健康的。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既要对他的“小聪明”予以肯定,夸奖他的聪明才智。同时,又要正确平和地指出他的问题所在,让他避免再犯。 冯晋峰 傅鹏凯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刘恪生 |
相关阅读:
- [ 02-16]“苹果36技术”引海量刷单:导致中国iOS手游10亿美元坏账
- [ 02-14]南征北战NZBZ打造手游《权力与荣耀》推广曲
- [ 11-08]手游开发瞄准两岸游戏玩家 深挖情怀推进两岸合作
- [ 10-28]麻将手游推销或"涉赌" 微信群主招揽玩家牟利
- [ 10-28]警方查处福州首例替考案 麻将手游推销或“涉赌” 微信群主招揽玩家牟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