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高而不冷”受追捧 文化类综艺节目获好口碑

2017-02-22 14:55:33  来源:西安晚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曾几何时,文化和综艺是不沾边的。一想到综艺,会想起“跑男”,想起“歌手”,想起真人秀,想起“小鲜肉”。直到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的突然火爆,让观众感慨,原来还有一种节目叫——文化综艺,这种综艺节目品格高,少喧闹却多了几分沉静。事实上,不单是《中国诗词大会》,还有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以及上周末刚刚开播的《朗读者》,都收获了观众的好口碑,被誉为时下电视栏目中的一股清流。

文化综艺浸润观众内心

春节期间,央视一改往日风格,没有播出歌舞、小品和相声,反而在每天黄金档开播《中华诗词大会》,没想到,就是这档看上去有点冷门的节目,居然带热了收视率,成为热门话题不说,陕西女娃陈更被封为“学霸女神”,最后的冠军武亦姝也上了微博热搜排行榜,没开微博的武亦姝不得不借朋友微博公开回应一些问题。《中国诗词大会》刚刚落幕,董卿酝酿筹备近1年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上周末也正式开播。在《朗读者》中,每期根据主题,回顾古今诗词、文学经典、电影桥段,通过人们饱含深情的朗读,以舞台视觉语言辅助呈现,让观众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学之美、声音之美、情感之美,并引发共鸣。节目刚一播出,就引发了热烈讨论,也受到各方关注。

事实上,悄悄火爆起来的还有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一封信、一位演员、一张讲台——精简到不能再精简的《见字如面》被网友们戏称为“素颜”节目,却在豆瓣上拿下高达9.5分的惊人分数。嘉宾们没有撕名牌,没有斗嘴,就是在读信,从古代到现代,从亲情、友情到爱情,齐齐地通过书信一一还原,把故事还原,把真相还原,把人物还原。

实际上,从2013年至今,文化类综艺未曾缺席过,从2013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2014年的《中国成语大会》,再到如今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文化类综艺节目一步步走来,被观众所熟知,这类节目不乏寓教于乐的娱乐因素,但更多的是温暖和温度。

“高而不冷”是这类节目特色

此前文化类节目不是没有,《百家讲坛》火了很长一段时间,央视的《开讲啦》,北京卫视的《我是演说家》,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都可以说是文化类节目。陕西诗词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刘炜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坦率地讲,对于学界人士来说,《中国诗词大会》的题目简单了些。但对于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正是因为简单,很多诗词他们也很熟悉,能参与其中,这才显示了节目并不是阳春白雪,也有耳熟能详。”

对于《朗读者》的火爆,也许制作人董卿在札记中的知而设问能回答这个问题——“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同样类比到《见字如面》可以说“你有多久没有写信了?”“你有多久没有读纸质书籍了?”……答案相比都是一样的——“很久了吧。”有学者说,这也是为什么《见字如面》《朗读者》这类文化类节目让我们如此推崇的原因。人间情感突显文学之美,人文情怀加深节目厚度。在书信、诗词、文章的背后,那些故事和情感,总能带给我们心灵上的共鸣。

微博上一位大学生观众说:“至少,在这个浮躁的世界,有人肯读,有人肯听,有人和我们一起回忆,那真的是再幸运不过的体验了。这样的节目,真的希望以后越来越多!”西安西郊的王女士一度放弃了每晚必跳的广场舞而守在电视机前等候《中国诗词大会》,“虽然很多诗词我不会,但我喜欢听嘉宾的点评,很喜欢诗词背后的故事。”

中国人均读书时间太少

2013年,《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爸爸去哪儿》成为收视黑马,无论是棚内综艺还是户外真人秀,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大家看到更多是感官层级的娱乐节目、真人秀居多,这是对过去这一类型相对稀缺的补偿,观众享受这种娱乐带来的快乐。但此前《见字如面》的导演关正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我不觉得真人秀不好。各类节目的发展,符合文化产业生态多元化的健康发展态势。娱乐至死也好,感官娱乐的短期爆发也罢,我们的文化产品、精神生活需要多样性的生态与品种。但是,现实情况是中国人均读书的时间太少了,用于娱乐的时间太多。人类精神文化生活一直有主流,跑偏的时间稍微一长,人类文化的自我修复能力就会起作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节目编导告诉记者:“现在国内综艺节目中,购买版权几乎是电视综艺的唯一模式,要不然就是模仿抄袭,因为承载了太多利益诉求,多数节目早已负担不起传承文化的使命。这类文化综艺节目至少是原创的,也只有原创节目才能承担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