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螺湾商务区楼盘矗立在天津海河岸边新华社发 二月春风似剪刀,破除了藩篱,裁出了蓝图。 二月春风是命题,激励着改革,呼唤着开放。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天津“一基地三区”的定位,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在实施过程中,天津把改革开放先行区摆在了重要位置,坚持改革开放先行,不断创新理念,引导带动先进制造、航运和金融的发展。 天津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北方唯一的自贸试验区,承载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重任,同时围绕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的定位,正在进行着“大刀阔斧”式的改革。 前不久,河北航空公司与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内注册的北京建信融资租赁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5000多万美元的波音737飞机租赁合同。这笔交易涉及京津冀三地海关、检验检疫、金融机构等部门,以前仅办理手续就需要两个月。如今,通过海关异地申报、全流程代理服务,不到一周就可以将飞机交付运营。据了解,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施行以来,吸引了大批京冀企业在津通过一体化模式通关。天津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天津关区共申报一体化报关单201.1万票,京津冀跨关区通关报关单超过10万票,同比增加25%。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不仅降低了通关成本,更是对全国海关一体化改革的积极尝试。 找准利益结合点,选准合作共振点,真正实现1+2>3。 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蒋光建表示,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运作以来,包括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改革、依托电子口岸公共平台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关企业进出口信用信息公示制度等多项经验已向京津冀及全国推广。2016年10月,又筛选出政府服务和监管创新、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等4个方面共56项改革试点经验拟向京津冀地区和全国复制推广。 “天津企业通过首都机场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时间节约8小时,途中运费降低30%;京冀企业通过天津海港口岸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缩短3天,成本减少近30%。” 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就是以改革推动协同为三地带来的实惠。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可能完全按照现有的行政管理、社会管理模式来运行,必须有取有舍,按照系统论的原理进行重构性改革,大力度推进行政手段创新、行政功能改革,破除影响市场一体化的各种壁垒。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十年来,紧紧扭住改革开放创新这个“根”和“魂”。特别是近三年来,滨海新区不断解放思想,摆脱体制机制的束缚,争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角、示范和先行者,推动新区开发开放迈上新的台阶。 坐落在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的紫荆花众创空间全面导入了清华大学和投融中国联盟企业服务孵化资源,蓝色未来传媒有限公司便是近期在该众创空间注册的一家新公司。根据税务部门的规定,落户在众创空间内的企业不符合发票领用和保管的规定,只能到国税部门代开,且额度受到严格限制。 新设立的企业即便接到大订单,但开不出发票也就意味着业务和盈利的流失。看到企业的难处,中心商务区创新思路延伸服务,为13家众创空间内注册的上百家企业在行政审批服务大厅里建立了统一的财务室和增值税发票保管箱,从去年11月开始,这些企业都可以在公司自行为客户开具增值税发票。 但是,这些为企业着想的便利举措也给审批和管理带来了一定风险,一旦企业出现问题,相应的审批人员、税务人员都将承担责任。“想撸起袖子干事,但也怕出事”让很多人产生了顾虑。 有鉴于此,为了让改革开放真正落到实处,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2016年11月,滨海新区试行了《鼓励干部改革开放创新勇于担当容错免责实施办法》,列出的10种情形,紧紧瞄准重大战略布局和滨海新区改革发展需要,对先行探索改革创新举措没能实现预期目标的单位和个人不作负面评价,在各类考核、评先评优、表彰奖励、选拔任用时不受影响,不追究相关责任,激励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放开手脚、干事创业。 同样是去年11月,天津北创百联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落户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至今仅3个月就吸引了20家企业入驻,其中还包括多家京企,现已成为科技园中最大的孵化器。其创始人吕翔宙告诉记者:“天津的改革创新氛围和先行先试政策是吸引包括我们在内的众多企业前来落户的重要因素,相信众多年轻人和初创企业能够在这里实现梦想。” 改革是手段,开放是载体。 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定位与天津所具备的区位和要素优势不断融合发展。 渤海之滨,津沽大地改革不止。京津冀三地,协同开放生生不息。 |
相关阅读:
- [ 02-20]京津冀协同发展:兴邦惠民的大协同
- [ 02-20]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富有时代气息
- [ 02-20]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研行:北京疏解功能迎来新发展
- [ 02-20]【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三年】政策解读:抱团合力 明天可期
- [ 02-20]京津冀 协同中成长(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研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