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津教授正在研究陈列在龙井村博物馆里的花轿。 蒋雪林 摄 中新网广西贵港2月19日电(记者蒋雪林)在广西贵港市港北区港城镇龙井村,有一顶很有来头的花轿,它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这顶曾给当地妇女带来诸多美好回忆的花轿,现陈列在龙井村博物馆里。随着年代流失,坐过这顶花轿的人,如今大多都已去世,现还健在的有7位,其中年龄最小的已经86岁,最大的已经96岁。 龙井村村委会主任陈喜志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龙井村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村庄,村里75%以上的村民是蓝衣壮。蓝衣壮是壮族的一个分支,他们穿戴蓝色,并以蓝为美,故称蓝衣壮。自古以来,蓝衣壮人就有花轿迎娶及哭嫁的婚俗,新娘从走出房门时与父母哭别,须由兄长背上花轿,新娘出娘家门后步行一定要撑伞,以表示贞洁。 坐过这顶花轿的韦秋月已96岁。 黄秋兰 摄 “这顶花轿,见证了我们蓝衣壮的婚俗变迁,是我们村的宝物,是我们蓝衣壮民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陈喜志说,这顶花轿能保存下来很不容易,它身上充满着传奇故事。 花轿主人陈建国称,这顶花轿修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200多年历史。陈建国所在的龙井村护龙屯以陈姓为主,分为四房。陈建国家是长房。“这顶花轿存在我们长房,村里谁用都可以。” 作为花轿的主人,今年68岁的陈建国也没有在娶老婆时用上它。陈建国说:“我1972年结婚,那时迎娶新娘已兴用自行车。” “现在的年轻人,迎娶新娘都用轿车了。”陈建国说,他儿子陈伟健结婚时,迎娶新娘用的是面包车,到孙女陈莹去年结婚时,迎新娘的车已换成轿车。 陈建国称,已慢慢褪色的花轿,现今是再也派不上用场了,祖上传下来的这顶花轿,把它放到博物馆才能体现它的存在价值。“听说村里要建蓝衣壮民俗博物馆,我就把花轿捐献给博物馆。” 陈喜志说:“龙井村办‘博物馆’的初衷,就是想让村里的年轻人了解自身的历史,懂得先辈创业的艰难,珍惜今天的生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龙井村民俗博物馆于2012年10月底建成。 博物馆就设在村委办公楼三楼,地方不大,分为生产用具、生活用品、文化用品、婚丧嫁娶用品4个展区。“这里每一件展品,都是从村民家里征集来的,展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陈喜志介绍,“过去,蓝衣壮婚嫁,送贺布,唱哭嫁歌,都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哭嫁歌已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村里的年轻人对这些习俗已不太了解。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很多习俗都省了。” 广西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广西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黄南津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广西农村,花轿能保存下来的不多,这顶花轿对研究蓝衣壮的婚嫁习俗非常有帮助,当地蓝衣壮民众能自觉地保护自己的文化,并自建博物馆来展示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亦非常难得。”(完) |
相关阅读:
- [ 12-26]江西婺源篁岭古村上演传统婚俗
- [ 10-28]石狮举办闽南婚俗集体中式婚礼 46对新人喜结连理
- [ 10-18]异地结亲,婚俗在妥协中被改变
- [ 09-21]重庆彭水苗寨办集体婚礼 尽显苗家婚俗
- [ 09-02]闽南传统婚俗中的三件套:子孙宝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