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17年1月,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接受四川在线专访时所言:2016年,凉山脱贫攻坚首战告捷;2017年,凉山开启两线作战,一线奔小康一线攻脱贫。2月16日,四川在线推出凉山扶贫观察之一《车轮上的“小超市”
开进彝家新寨》,今日,让我们走进凉山昭觉县四开乡洒瓦洛且博村,看看大凉山的“四好村”,如何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立下一功。
新村新寨的建设,已经让不少凉山人住上了好房子。其实,在凉山州彝族地区,变好的不仅是房子,人们的生活习惯、当地的风气、老百姓的经济收入……都在发生着变化。
凉山州在总结新农村“四个好”家庭创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州开展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主要内容的“四好村”创建活动。今年底,要率先把已建或在建的80%以上的幸福美丽新村建成州级“四好村”,到2020年,全州80%以上的村建成州级“四好村”。
凉山州昭觉县四开乡洒瓦洛且博村,2016年6月成为“四好创建”试点村之一。大半年过去了,这个村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最新数据显示,这个村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已超过6500元。
航拍凉山州昭觉县四开乡洒瓦洛且博村
好风气成新传统 高价彩礼成过去式
2月13日,凉山州昭觉县四开乡洒瓦洛且博村的村委会所在地。干净整洁的院子里,设置有篮球架、儿童游乐设施,看起来就像城里的住宅小区。不远处的白墙上,粉刷着“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字样。再远处,就是连片的住宅。
航拍凉山州昭觉县四开乡洒瓦洛且博村
因为恰逢邻村有喜事,洒瓦洛且博村的村民很多都去吃喜酒了。说起喜酒,就少不了彩礼这个话题。
“以前,我们村存在薄养厚葬、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的坏风气。最高的彩礼可以高达到四、五十万,举办丧事有的杀牛要杀四、五十头。”
四开乡副乡长兼洒瓦洛且博村第一书记刘超说:“通过‘四好村’创建活动的开展,我村专门制定了村规民约,明确规定结婚彩礼不得超过12万,举办丧事杀牛不得超过5头。”
说起移风易俗,刘超说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去年7月村里有位老人去世,率先尝试以炒菜、流水席代替了以往的坨坨肉,让客人吃好吃饱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成本,为主人家节约了近一半的开支。
好习惯越来越多 卫生监督员将“下岗”
以前村民们有不爱卫生、不洗脸、不洗手、不洗澡、不洗衣被的坏习惯,为此村里面专门制定了村规民约进行约束,通过农民夜校进行培训教育。为了让村民意识到讲卫生的重要性,村上还借来了显微镜,让村民们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另外,村上还成立了“六洗”监督员小组,“六洗”即“洗脸、洗手、洗脚、洗澡、洗衣被、洗餐具”。村里的长者阿且防姐,就是这一监督小组的组长。在村民中德高望重的他,成为监督员已经有3年时间了。阿且防姐不定期地到村民家中抽查,每个月至少将所有家庭检查一遍。
村民有了洗衣服的习惯
随着村民们生活习惯的改变,阿且防姐说监督员的工作也越来越轻松:“以前是不洗澡,现在是不洗不舒服。”以前村民们早上吃过的餐具,放到中午就直接再用,现在这种现象几乎都没有了。卫生监督员们“下岗”,看来已指日可待。
好日子红红火火 贫困户脱贫发展产业
洒瓦洛且博村全村483户2005人,
2016年底实现了全村整体脱贫。莫色日拉家就是曾经的贫困户,但是现在他家的年人均纯收入已经到达了5800元。
刚一踏进他家院子,一条小黑狗就开始汪汪地吠叫,像是在保护院子里那群鸡。由于男主人外出打工,只有女主人在家。家里不仅养鸡还养了兔子和猪,还种了水稻、土豆、玉米。虽然只会彝语,但这并不妨碍女主人的热情,她笑眯眯把客人引进她家的客厅,超大的液晶彩电、音响、饮水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曾经的贫困户家庭能够脱贫,当然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莫色日拉家的房子,政府就补助了两万元进行改建。同时,他家还获得了每人1800元的三年无息周转资金,帮助他们发展产业。
全村全力奔小康 你外出务工我返乡创业
洒瓦洛且博村过上好日子的,当然不止莫色日拉一家。住在好房子里的村民们,正在齐心协力奔小康。
刘超介绍,2016年洒瓦洛且博村引进了青薯9号马铃薯品种,亩产从以前的2000多斤提高到了现在的4000斤,产量较往年增加了近50%。现在该村种植了核桃3500亩、花椒2000亩,去年嫁接核桃1500株,实现全村人均纯收入6500元以上。
另一方面,外出务工收入也是该村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去年全村外出务工330人,由8名懂知识、懂汉语的群众带头,务工地分布全国各地,主要从事高空作业和体力劳动,收入较高的每月收入可达到8000—9000元,较低的可达到3000—4000元。远超过在家务农收入,带头人年均收入能达到7—8万元。有的群众在外学到了技术、思想意识也得到了提高,返乡创业,现在有些成为了种植大户,养殖大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