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送出的“年货”
2017-02-05 18:08:42 来源:学习中国 责任编辑:蔡秀明 吴颂洁 |
分享到:
|
一年又一年,落脚迎春天。每逢春节之际,习近平总要深入基层,慰问普通百姓、看望困难群众,带去新方略、送去新年货。这五年,他送出的 “年货”有啥深意?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图为:2017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考察脱贫攻坚工作。这是习近平在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徐海成家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谈。 脱贫致富之良策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困难群众是习近平每逢佳节最牵挂的人。贫困群众之忧,为习近平之忧;为百姓脱贫解忧,是习近平之乐。春风送暖入屠苏,心到、意到、良策到。每年,习近平送出的年货单里都有脱贫致富的良谋佳策,并给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习近平的“年货”,是困难群众摆脱贫困的决心。2013年春节前夕,他对甘肃的困难群众说:“大家一定要自力更生,党和政府会关心和帮助大家,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2014年春节前夕,他在零下30多度严寒中对大家说:“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2015年春节前夕,他在陕西延安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快老区发展步伐,让老区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2016年春节前夕,他在革命胜地井冈山对群众说:“是人民当家作主,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帮你们跑事的。”2017年春节前夕,他在河北张家口说:“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有习近平总书记的亲临指导和鼓励,这些地方脱贫的决心更大了,脱贫的速度也更快了。 习近平的“年货”,是摆脱贫困的精准之策。摆脱贫困是他思考最多的问题,扶贫是他花费精力最多的事情。12岁时,他就能从杜甫诗中体会到百姓疾苦;不满16岁就来到贫困之地梁家河村,在7年插队岁月里,“摆脱贫困”一直在他心中萦绕。其后的48年里,他从延川想到正定、从正定想到宁德、从宁德想到北京,他对这一问题想得更多、更细、更长远:他想起“扶贫先扶志”、想到“扶贫必扶智”、想出“精准扶贫”,他想必须让全国人民一个不落都过上小康生活。2013年春节前夕,他说:“要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多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2014年春节前夕,他叮嘱当地干部要加快棚户区改造,排出时间表,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要做好慰问困难群众工作,让每个家庭都过好节。2015年春节前夕,他说:“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2016年春节前夕,他说:“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2017年春节前夕,他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确保每项工作落实到人,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不能搞虚假扶贫、数字脱贫。”五年来,他走过的贫困地区,留下的是精准扶贫之策,播下的是富裕之智,栽下的是富裕之苗。 |
相关阅读:
- [ 02-04]习近平治国理政关键词:战略思维
- [ 02-04]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中国方案"篇
- [ 02-04]“近平真是个好后生”——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 [ 02-03]“近平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 [ 02-0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2016年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述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