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综合报道鸡年春节已经远去,但在贵州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户们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里,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他们搬进了新家,有了新工作,还在新家欢度了鸡年春节。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贵州对45.8万农村人口实施搬迁,极大改变了生产生活条件。而2017年贵州将确保搬迁75万人、整体搬迁自然村寨3500个。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在新家过新年,这些都将成为他们满满的获得感。
第一次在新家过年,这个年会一直记得
贞丰县者相镇茶林社区搬迁户打糍粑迎新年
在贞丰县者相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内,1500余名搬迁群众兴高采烈地喜迎新春佳节。
“今天非常开心,政府给我们送春联送祝福,还免费给大家照全家福!”69岁的毛德桂老人和家人笑呵呵地在新家前合了一张影。他说要把这张照片好好珍藏。
59岁的何顺伦去年从条件艰苦的者相镇坡烂云村搬迁上来。“这是第一次在新家过年,这个年会一直记得。”何顺伦91岁的母亲也住进了新房,享受着党和政府带来的实惠和温暖,一家人觉得非常幸福。
有了新房子,儿子可以专心找钱娶媳妇了
搬迁户到大萝卜村易地扶贫搬迁中心安置点领钥匙
金沙县安洛乡大萝卜村易地扶贫搬迁中心安置点工程于2016年3月动工,当年12月底全部完工。大萝卜村安置点共有房屋12栋58套。
“我家原来居住在大萝卜村姚家湾村民组,我和儿子两个人居住,那里吃水困难,交通也不好,居住条件比较差。现在得到党和政府关心,我们分到了新房子,不再为修房子发愁了。现在儿子在煤矿上务工,每个月收入有2千多。有了新房子就可以专心找钱娶媳妇了。”63岁的姚兴国高兴地说。
搬新家娶新娘,过幸福日子
唐开勇搬进新家,娶了新娘
1月18日上午10时许,黔西县绿化乡马坎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来自四方井村的唐开勇搬进新家,娶了新娘。
唐开勇家住绿化乡四方井村,那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石漠化严重,一家7口人只有3亩地,年年种出的粮食都不够吃。1996年,唐开勇9岁时,父亲唐光志便带着一家人外出务工。
“由于不识几个字,外出务工都是卖苦力,挣钱只够勉强维持生活。”唐光志说,由于挣不到钱,唐开勇读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这些年也没挣到钱。
2014年,唐开勇和妻子通过qq聊天认识,知道他家一无所有仍不离不弃,确定恋爱关系后,妻子就一个要求:“有了房子,我就和你结婚,我等你。”这让唐开勇有些为难,离家20年,家里的土墙房早已被风雨淋垮了,2015年回家都是借住在舅舅家。“不过作为一个男人,就应该给妻子一个像样的家。”此后,唐开勇拼命工作攒钱。
2016年5月,四方井村驻村干部走访了解到唐开勇家情况后,便打电话给唐开勇的父亲,让他回家申请易地扶贫搬迁房子,他们一家符合条件,申请很顺利,看着房子一天天修好,唐开勇决定在1月18日搬新家,娶新娘。新娘叶英说,如果不是这么好的政策,唐开勇起码还要奋斗两年才能挣到建房子的钱,才能准备结婚。
关岭移民安置户欢欢喜喜迎新年
罗环宇一家在新居
关岭县易地扶贫搬迁顶云新区下良寨安置点,一栋栋新楼排列而建,道路宽阔,有的人家阳台上还晾着腊肉香肠。
“我父母都过世了,今年过年我们不回老家,就在新家过,啥也不用急着做到时候都买现成的。”搬迁户罗环宇说。
罗环宇今年43岁,是从永宁镇搬迁到下良寨的生态移民搬迁户,曾经搞过养殖,打过零工,如今搬到新的生活环境,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在顶云街道办事处的安排下,他现在参与安置点物管工作,下一步他打算与爱人在安置点租个铺面搞饮食。
搬了新家,还找到了致富新路子
黄平县平溪镇河滨道移民新区,一排排白墙灰瓦、错落有致的小洋楼整齐排列,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水泥路四通八达,随处都能听见小孩们的嬉戏声、邻里的欢笑声。
“淘宝店主”余廷宏,正在打印订单,包装整理货物,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兴奋地说:“政府不仅帮助我们从大山沟里搬到街道边,还为搬迁农户脱贫致富找到了新路子!”“搭上了‘网络快车’,在家就能把本地土特产展示给全国各地的客户,每月订单都在10万元以上,一个月净收入不下万余元。”
有新房住还有新工作,过年鸡鸭鱼肉样样有
上马石社区搬迁户在新居喜迎新年
“以前也就买点猪肉吃,冷冷清清就过年了。”凯里市上马石社区现年52岁的张富远说,今年不一样了,有新房住还有新工作,过年鸡鸭鱼肉样样都有。
正月初六,张富远穿着新衣裳,一大早就到楼下小区的广场上占座位,因为当天为庆祝2138户喜迁到该社区的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户,社区民众自发组织了一场充满民族风的文艺活动。
“我们是用苗族特有的方式,歌唱当下甜蜜新生活。”张富远告诉记者,因为家里仅有4分地又没有房子,母亲去世多年,父亲跟着弟弟生活,生活条件曾十分艰苦。
来自凯里市三棵树镇平乐村的文玉芬也是易地扶贫搬迁户之一。“其他人都期盼过年,而我却害怕过年。”文玉芬说,曾经拮据的生活让她不敢多买一条鱼,多买一斤肉。
2016年8月,文玉芬一家搬进了上马石社区,丈夫在炉碧工业园区找到了工作。而自己则参加了当地专门为搬迁户免费组织开设的高级母婴护理师培训班,一个多月培训结束后,她顺利通过考核,获得了资格证书,现在从事护理工作,每个月收入4000元。
长顺易地扶贫搬迁户迎接新家首个新年
王文华在新家过年
长顺县白云山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里张灯结彩,充满了喜庆氛围。移民小区里挂满了红灯笼、贴上了寓意幸福的对联,160户新移民在新家过了第一个新年。
60岁的王文华,家有6口人。2016年12月28日,他们一家住进了移民小区,过上了“镇里人”的生活。新家120平方米,一厨一厅一卫还有四间房、宽敞的大阳台。家里新购置了沙发、液晶电视等,还用上了电暖炉。
新春佳节,王文华置办好年货,打算在老家、新家都过一个幸福年。他说:“老家要杀头年猪,多做些腊肉。新家干净、方便,不养猪了,以后买肉吃。”
来自长顺鼠场村的越水云是受益者之一。患有先天性残疾的他,一家9口人全靠妻子莫贵平一人务农支撑。如今,他们不但住进了新家,还拿到了政府为其发放的过年物资。越水云在安置点还谋得了一份较为轻松的环卫工作,每月有2000元的工资,家庭经济得到了明显改善。
易地扶贫搬迁好,夫妻双双把家还
吴军在新家
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刚搬进玉屏自治县飞凤移民新区的吴军家里暖意融融。一家人围在火炉边,一边看电视,拉家常,一边盘算着来年的计划。
几年前,吴军还是一个大龄“四无”剩男。2012年,父亲突然罹患白血病。为给父亲治病,吴军四处借钱,负债累累。而就在同一年,母亲哮喘加重,弟弟太小,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吴军身上。回家照顾父母之前,吴军在上海打工,在那结识了本县朱家场镇鱼塘村的姑娘姚茂霜,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2013年,父亲离开人世。
“结婚后,原本是想外出打工的,在外面闯荡工资高一些。”姚茂霜说,“他弟弟还小,我俩要出去打工,母亲没有人照顾。”了解情况后,驻村干部杨燕妮积极给这对新婚夫妻宣讲“雁归工程”、“锦绣计划”、“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招聘”等惠民政策,多次上门做动员工作。最终,夫妻二人打消了外出打工的念头。
夫妇二人在县城顺利地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吴军在县城当泥水工,收入可观,姚茂霜给一家单位做清洁工,有稳定收入。后来,由于两个小孩的降生,妻子便辞职在家,照顾一家老小。吴军说,“新的一年,我想一边工作一边考驾照,打算当一名出租车司机。多挣点钱,让一家人过上幸福安稳的日子。”
乔迁新居他们用传统舞蹈欢度新年
乔迁新居的居民们用传统舞蹈形式欢度新年
2月1日,水城县野玉海千户彝寨易地扶贫搬迁点,乔迁新居的居民们用传统舞蹈形式欢度新年。据悉,该易地扶贫搬迁点总投资2.63亿元,建设面积13.5万平方米,计划安置1006户4123人,目前一期300户已建成,安置贫困户102户431人。 (本文综合自中新网、多彩贵州网、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毕节日报、黔东南新闻网、安顺新闻网等相关稿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