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大别山深处的岳西县姚河乡沈桥村,离县城近70公里。当地曾流传一句顺口溜:“沈桥畈,邱家山,光棍出来一大班。 ”说的是沈桥村因为贫穷落后,外地姑娘不愿意嫁进来。腊月二十八,记者来到该村却听到新的顺口溜:“开个轿车不算富,哪村都有好多部”“好山好水好沈桥,楼房建在半山腰”。前后变化咋这么大?记者走村入户来探访。 山连着山,路连着路。在沈桥村村部附近的一家商店门口,因为车辆太多,发生了短暂的交通堵塞。当地人告诉记者,村民买车司空见惯,腊月里堵车是常事。记者好不容易“挤”进村部,看到墙上的脱贫攻坚作战图写满了贫困户的名字、脱贫措施等。 “全村1800多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有415人。经过几年的攻坚拔寨,2016年底就申请了出列,村出列已是定局。 ”该村第一书记王钰豪说。 沈桥村山多地少,海拔较高,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大宗作物效益低、收入少。2014年,扶贫工作队驻村后,通过精准识别、号准穷脉,认为道路不畅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缺乏支柱产业是难以增收的关键原因。于是,扶贫工作队决定,结合村情夯实基础设施,抓好产业发展。 去年底脱贫的刘圣贤家,住在一个岗坡上。记者沿着刚修好的水泥路直达刘家,老刘的袖子摞到胳膊肘,蹲在地上正在劈柴,1米多高的柴火堆成一堵墙。老刘指着儿子的车说:“现在路修到了门口,城里的车子可以直接开到家。 ” “不光是‘村村通’,现在是村组通、户户通。 ”王钰豪说,近3年来,村里争取基础设施类建设项目16个,累计投入资金549万元,完成了26里路的改造,彻底改变了村里基础设施薄弱落后的局面。 路可以修,腰包靠啥鼓起来?王钰豪说,姚河乡是岳西翠兰的核心产区,农户普遍有种茶的习惯,于是把做强茶叶和茭白作为贫困户脱贫的两大支柱产业。其实,在岳西县种植茶叶和茭白并非新鲜事儿,更不缺种植的技术,缺的是让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的销售渠道。 “您是县长吗?帮我卖茭白可以吗?”这是去年秋天的一个晚上,老刘给县领导打电话的一幕。原来,他当晚看着自家收上来的茭白堆放在墙角,又逢茭白处于下市时期,担心找不到买家着急得很。随后,他看到客厅墙壁上贴的“扶贫明白纸”,里面的“帮扶联系人”一栏有县长的电话,就试着拨打过去。 “没想到一个电话当晚就见效了。第二天乡里和村里的干部还到我家,了解具体情况,家里的3000多斤茭白都顺利卖掉了。 ”老刘回忆说。 姚河乡乡长彭世宏回忆,他当晚接到县长的电话,于是联系了一家乡里的茭白合作社,连夜到老刘家收购了一部分。 老刘经历的事情,只是沈桥村发展产业扶贫的缩影。王钰豪说:“村里发展茶叶1300亩,亩均收入2000元;发展茭白650亩,亩均收入2500元。茶叶和茭白两个产业都有合作社,贫困户只管种植,销售的事都交给合作社了。 ” 如果说发展产业让沈桥村“强身健体”,那么省委办公厅的结对帮扶则起到了雪中送炭的效果。“这是近几年我陆续收到的书籍。 ”在贫困户吴家亮家,读初二的小儿子吴涛抱着一捆书告诉记者,他一开始不知道是谁邮寄过来的,从小学开始到现在,根据学业情况,每年都收到跟年级匹配的课外读物。 记者看到,好心人送来的书籍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朱自清散文集》等,都是最新版的书籍。 “后来才知道,这些书籍都是跟我家结对帮扶的阿姨邮寄过来的。 ”吴涛说。储宜平在马鞍山读大学,她当天正和养父在家里扫尘。成长在贫困户的家庭,她感受到的是社会各界对自己的关心和呵护。“跟我家结对的省委办公厅的干部,每年都资助我2000元,在学习、生活方面给予我不少帮助。 ” 临近黄昏,记者站在山头眺望沈桥村,只见群山之间一条条水泥道路如同白练,串起的一幢幢农家小楼宛若画卷。“昔日穷山村,今朝幸福园。 ”王钰豪说,现在村里的楼房已经占到97%,“原来是‘泥巴墙,茅草房,支口锅,铺张床’,现在是‘不见砖,不见梁,真皮沙发弹簧床,解手不出房’”。
|
相关阅读:
- [ 01-30]【网络媒体走转改】洪泽警方水陆共筑安全网
- [ 01-28]【网络媒体走转改】秦皇岛港值班长的除夕坚守
- [ 01-28]【网络媒体走转改】索朗老人一家的“古突”夜:团团圆圆 尽享天伦
- [ 01-28]【网络媒体走转改】那一年,我们这样过年……
- [ 01-22]【网络媒体走转改】宁晋褚家庄村民只画“两幅画”
- [ 01-22]【网络媒体走转改】:井冈山神山村一年旧貌换新颜
- [ 01-21]【网络媒体走转改】田荘:一位“掏粪男孩”的呐喊
- [ 01-19]【网络媒体走转改】江西新余:文艺拜年 情暖乡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