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来了!准备好,花车要撒糖了。”23日清晨,重庆沙坪坝区西永街道依然笼罩在薄雾中,但街道两边早已站满了群众,翘首等待着什么。不久,阵阵锣鼓声破雾而出,人群一阵骚动,“巡游拜年车队出发了,有旱船、秧歌、舞龙、舞狮,好看得很。这个活动已经坚持十年了。” 舞龙舞狮巡街三公里拜年 巡游队伍由一辆汽车改造的花车开路,车上坐了四位打扮喜庆漂亮的女子,花车缓慢行进,车上女子不断向人群中撒糖和小吉祥物。花车后面,紧跟着的是威风锣鼓、腰鼓、旱船、秧歌、舞龙、舞狮、军鼓、莲箫、管乐等九支民间文艺队伍。 每个队伍前都有一个人举着牌子,牌上分别写着的是“永兴社区”“中柱村”“童善桥村”等。西永文化中心介绍,牌子上写的代表节目提供单位,一个村或社区出一个节目。“我们坚持了十年时间,各个村或社区只负责练习一个节目,每年就在这个时候亮出绝活。” 巡游队伍所到之处,大人小孩都跟着队伍跑,小孩忙着抢糖吃,大人忙着看热闹。巡游队伍从四期安置房至西永政府广场巡游,里程长达三公里左右。 发展农村文化一村一品 68岁的彭世学在威风锣鼓队里,卖力地打着鼓,时间不长,已汗流浃背。她是西永街道永兴社区人,她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她们的威风锣鼓队组建于2006年,由40人组成,“我们一上街,手一挥,气势磅礴、雄壮有力的鼓声,把多远的人都吸引得来。” 彭世学说,十多年前,她是参加的秧歌队。后来,西永街道社区文化中学的同志找到大家说,西永要发展群众文化“一村一品”,经调整,永兴社区的绝活定为:威风锣鼓。 威风锣鼓队伍里最年长的有72岁了,年轻者也有40来岁。十年来,老人出新人进,常年保持在40余人。 十年来,他们就是对威风锣鼓的继承加创新,如今已经成为西永街道的一块招牌,多次在西永街道的各大庆典中频频亮相。 祖传舞龙技艺传遍全村 与永兴社区有别,中柱村历来春节就有舞龙的传统,当时舞龙是该村姓龙的一家人由上辈代代传承下来的。以前,中柱村的龙舞主要由龙家三兄弟负责组织表演,龙头约有30斤重,舞龙的人比较吃力。随着龙家三兄弟年纪的增大,中柱村的舞龙面临失传的可能。 为了让这民间艺术传承下去,2009年,中柱村新购买了一条28米长,16人舞的龙,重新组成了舞龙队,由龙家兄弟负责传授技术并训练。从2009年的春节开始,西永街道的巡游活动中,中柱村生龙活虎的龙舞队出现在西永人民面前,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近年来,随着名气的增大,每年三峡广场的闹元宵以及一些企业,都慕名来请该村的龙舞队表演,龙舞队成了中柱村叫得响的文化名片。 一村一绝活十年为群众拜年 除永兴威风锣鼓、中柱村舞龙外,十年时间里,西永街道发展起了童善桥村舞狮队、兴隆沟村莲箫队、棕树湾社区彩船秧歌队、劳动村的腰鼓队等,共十余支各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技艺队。 “一个村或社区,只专注于做好一个节目,并发展成为了本村的传统,代代相传。”据西永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每到过年前,各个村就亮出绝活,游街巡演为辖区群众拜年。“十年时间从未间断,这个活动已经办成了西永的传统保留节目。” “我们每月都会集中排练几次。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了,打麻将的人少了,身体健康的人多了。”彭世学介绍说,他们的“春节民间文艺大巡游”展示了全街道人民的精气神。 如今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一到年底,都相约在巡游开始前,回到家乡。不像其他地方,到过年时节村庄冷冷清清的,西永街道的群众文化“一村一品”,让年味更浓了。 |
相关阅读:
- [ 01-23]宁德市委文明办2017网络大拜年贺词
- [ 01-23]“学习大军”2017网络大拜年贺词
- [ 04-21]“桑梓情 丝路梦”2016闽籍华人华侨新春大拜年
- [ 04-21]“游子桑梓情 共话中国梦”2015闽籍华人华侨网络新春大拜年
- [ 02-15]高校学生为什么放弃"团圆"选择留校 东南网"网络大拜年"收获频频点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