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2020年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三大亮点提升全民心理健康“获得感”

2017-01-20 07:37:04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周冬 赵舒文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题:2020年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大亮点提升全民心理健康“获得感”

新华社记者 王宾、陈聪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广大百姓幸福安康,影响着社会和谐发展。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22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民心理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专家指出,这是我国首次出台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宏观指导性文件,意见将最大限度满足百姓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助力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新华社记者梳理了意见的三大亮点。

让每个人成为“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

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新生态,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建设、人人共享。我国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要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2016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已达510万例。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方新说,个人层面的心理疾病可能会发酵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心理亚健康”或成为社会性问题,但心理问题时常被“选择性忽视”,对此疾病的“认知偏差”广泛存在。

意见指出,要全面开展心理健康促进与教育,将提高公民心理健康素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创新宣传方式,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培育良好社会心态,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心理氛围,引导公民主动调适情绪困扰和心理压力。

各部门、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全覆盖”

“倦怠感”“职业病”日益凸显,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让不少人群处于“心理亚健康”,患上“焦虑症”。

意见指出,要在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普遍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培养心理健康服务骨干队伍,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人员。教育系统要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每所高等院校均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按照师生比不少于1:4000配备从事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的专业教师。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祝卓宏说,实现各部门、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全覆盖”是提升全民心理素质、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和社会和谐度的必然要求。“意见不仅旨在‘祛邪’,解决现代人实际面临的心理问题,更重在‘固本’,从前期预防上全方位、全人群保障心理健康。”祝卓宏说。

意见还明确,要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鼓励培育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加强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从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心理健康人才实现“量、质”双升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有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2.77万人,心理治疗师仅5000余人,较经济水平相似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才不足,人才队伍存在断层现象。

2015年,国务院《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要求加强县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努力实现2020年全国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达4万名的目标。

意见就此指出,要加大应用型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逐步形成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制度。

针对全职从事心理咨询行业人员较少、行业准入门槛不够高的问题,意见强调,要促进心理健康服务人才有序发展,加强心理咨询师资格鉴定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加强对心理咨询师培训的管理,改进鉴定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操作技能考核。

方新认为,心理诊疗市场迫切需要“供给侧改革”。今后,相关机构应进行联动,利用好行业协会和专家队伍,制定统一的执业标准。有关部门也应该完善从业资格者培养方案,按照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培养专业人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