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照亮未来

2017-01-15 12:29:17 吴绮敏、杜尚泽、赵成、杜一菲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吴颂洁  
分享到:

成功的中国道路贡献新方案

使命的意义和价值如同航程中的灯塔,指引正确方向,赋予劈波斩浪的信心和力量。在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看来,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全球在21世纪的重要使命。

前行,难免坎坷波折。如何跨越荆棘沼泽,如何避开暗礁浅滩?习近平主席给出一条清晰的中国路径。

201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全面阐述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涵——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五位一体”的清晰脉络,形成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描绘了国际关系发展的美好前景,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是实践命运共同体的主要途径。

“现在,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商量着办”,以简单朴实的方法,道出“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真谛。

由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罗斯·特里尔主编的《习近平复兴中国》一书中写道,习近平强调的这种“商量着办”,与过去西方国际政治学宣扬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秩序”“日不落帝国安排”“雅尔塔秩序”以及所谓的“华盛顿共识”显然大异其趣。

当前,伴随中国同大国关系发展稳中有进、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日益巩固、同发展中国家合作风光正好,中国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国在主要大国中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初步构建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率先垂范。

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是打造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称,“世界大国面临着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不确定性”,许多人认为世界和平从未像今天这样脆弱……在安全的威胁下,如何驱散弥漫的硝烟,为国际秩序撑起公正合理的天空?

2014年5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习近平主席倡导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习近平主席再度强调,“抛弃过时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是当务之急”,呼吁各国为维护全球和地区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以新安全观为导向,中国努力为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提供方案,为推动伊朗核、叙利亚、南苏丹、阿富汗、朝鲜半岛核等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积极斡旋、发挥建设性作用;倡导处理南海问题“双轨思路”,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同时坚定致力于同地区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深入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成为安理会五常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是遵循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

过去30多年,新自由主义全球扩张导致严重社会矛盾,由此引发的贫富差距日益悬殊。根据慈善机构乐施会的研究,2016年,占全球总人数1%的富人群体所拥有的财富可能超过其余99%全球人口财富的总和。

如何才能让世界各国携手走向共同发展繁荣的未来?如何才能让各国人民共同享有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中国在不同场合、不同维度寻求解决方案。

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中国提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发展理念,首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亚太经合组织利马会议,中国继续唱响“开放型经济”,为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提供方案。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合作倡议……一系列倡议和行动,旨在消除全球发展鸿沟,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才能系牢命运共同体的坚固纽带。

“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2016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秘鲁国会演讲时进一步阐释了“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的内涵。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平等和尊重才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迫切呼唤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人们深入交流,增进彼此理解。

长期以来,中国积极倡导和扩大参与世界范围的文明对话交流。2017年,中国将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更将把亚洲文明的多样性转化为扩大交流合作的动力。

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是着眼于命运共同体的持久未来。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总结历史规律,发出深刻警醒:“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认识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生态文明建设时,提出了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新概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理解“生命共同体”,国际社会唯有携手同行,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有可能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近期,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就能源可及性、可再生资源、能效共同制定了行动计划,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正式生效,中国提出的南南合作“十百千”项目稳步推进……将人类与生态的命运共同规划、协调统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前瞻性更为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延续性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