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媒体:到全民向雾霾宣战的时候了

2017-01-12 07:28:58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一场跨年度、跨地域的重雾霾终于散去。然而,北风习习,蓝天朗朗,却未能驱散人们心头的雾霾。网上关于雾霾的种种议论,令人不知所措。甚至有人提出,要不要为躲避雾霾而迁居他乡。

担忧和焦虑源自严峻的现实。2016年11月以来,京津冀地区共发生了7次持续的、中到重度的雾霾天气。最近的一次雾霾橙色预警,更是从2016年底跨越到了2017年初,时间超过一星期。雾霾侵扰范围,不仅限于京津冀,全国大部分地区或多或少都感受到了它的“淫威”。

套用一句成语,“覆巢之下无完卵”,雾霾之下也无人幸免,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孩子,城里人还是乡下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偷偷排放者还是他们的家人……一言以蔽之,你我他,我们都是雾霾污染的受害人。

换个角度看,大大小小的烟囱还在明排或暗排,汽车产量销量使用量仍然有增无已,煤炭清洁化利用阻力重重,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步履维艰……或直接或间接,或大或小,我们也是雾霾的制造者。

惟其如此,我们没有理由推卸责任,没有理由袖手旁观,没有理由心存侥幸,没有理由再等“北风吹”!

是的,是到全民向雾霾宣战的时候了。

向雾霾宣战,政府负有首要责任。

作为公共利益的监护人和协调人,各级政府都应当彻底转变政绩观和发展观,真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治国理政的目标。积极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对节能减排的投入,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引导民众养成绿色生活习惯;加强环保立法执法,建立高效有力的监管体系,让违规排污者付出更大成本和代价。

新年伊始,北京市代市长蔡奇率先向雾霾宣战,提出了治理雾霾的十项铁腕措施。其中包括,京郊农村“煤改清洁能源”,最大限度压减电力行业本地排放,完成剩余4000蒸吨工业和供暖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高排放机动车治理,重点管控重型柴油车,全面推进燃气设施氮氧化物减排,进一步加大工业企业调整退出步伐,促进排放挥发性有机物重点行业企业转型升级,铁腕执法、强化督查问责,深化区域大气污染协作机制等。我们期望,北京市的措施能成为京津冀的协同行动,能得到更多地方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自觉响应。

向雾霾宣战,企业负有根本责任。

作为雾霾的主要来源,企业应当主动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把治理污染的成本内在化而不是外部化。积极主动地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经营模式转换、产品和服务的改进,实现健康可持续的绿色发展。这既是公共利益所系,也是企业自身长远利益所在。在全社会向雾霾宣战的大背景下,企业只有早认识、早行动,才能赢得绿色发展先机,获取绿色发展红利。相反,认识落后、行动迟滞,必将为时代所淘汰。

我们相信,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环保意识日益觉醒,随着来自政府和社会的监管日益严厉,那些通过偷排偷放转嫁治污成本的企业,苟且偷生的空间势必越来越小,总有一天会遭到严厉惩处,得不偿失,甚至付出倾家荡产的代价。

向雾霾宣战,全民责无旁贷。

政府的绿色政策需要公众的推动和支持,企业的绿色发展需要公众的鼓励和帮助,治理雾霾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公众分担。治理雾霾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这既考验政府勇气和智慧,也考验公众的共识和行动。

环保督察力度再大,也难覆盖到每一个污染源,也无法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每一家企业。我们每一个公民,能不能尽己所能,做一名义务监督员,当发现身边的污染问题时,勇敢地站出来制止,或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批评他人往往比反省自身来得容易。我们每一个公民,能不能从自身做起,改变不环保的生活和消费习惯?比如,作为一名汽车消费者,你在选购汽车时,能否放弃对大排量SUV的偏好,改成新能源车或小排量轿车?当你选择出行方式时,能否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当你上网或到商场选购商品时,能不能更多地选择绿色环保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说,向雾霾宣战,也是向我们自己宣战,向我们异化的生活和消费偏好宣战。

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雾霾治理,环保治理与投入力度可谓空前。面对雾霾,我们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治理雾霾,我们必须共同行动。与其抱怨或躲避,不如力所能及地从自身做起。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自觉践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绿色教育,那久违的持久的蓝天和白云,离我们还远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