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两年,但水源地陕、鄂、豫三省关于水源地冠名权的宣传暗战一直没有停歇,互不相让,这也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发现,水源地冠名权争夺的背后,“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仍存隐忧。亟须建立健全全流域污染防治、联合执法,全方位亟待形成综合治理格局,同时对于当前“九龙治水”格局亟待加强顶层设计。 三地为水源地冠名权互打宣传暗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夕,关于水源地冠名之争就已“白热化”。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到底在哪?“源起安康”、“源起南阳”还是“源自丹江口”?在水源地问题上,陕鄂豫三地打起了宣传暗战,互不相让,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陕西省有媒体报道称:“汉江之水引向北京,南阳只是引水工程流经地。汉江下游湖北段流向长江,十堰只是南水北调的蓄水地。” 记者采访发现,“南水北调源头丹江口欢迎您”在十堰丹江口市主要街区,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十堰也积极借力蓄送水机遇,宣传“南水北调之源”文化旅游,同时十堰“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的标语广告也一直对外推介。 与此同时,南阳市南水北调官网则直接打出了“南水北调源起南阳”的标语,同时在北京火车站等地宣传展播。记者了解到,南阳城市宣传片已经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等地轮番播报。“南水北调,源起南阳”等字样的确出现,令人印象深刻。 湖北、陕西等地一些干部向记者抱怨,南阳大打“南水北调,源起南阳”的广告,这条广告的信息传播效率高、普及度广,令湖北、陕西人们“很受伤”,“很容易误导观众而忽视鄂陕人们的奉献”。 驻鄂全国政协委员一行曾在丹江口库区调研,许多专家对当前的源头冠名宣传之争现象认为,当前三省大打水源地宣传暗战,其实为争夺国家利益补偿以及水源地最终管理权。 “九龙治水”乱象凸显亟须加强顶层设计 据记者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被“分割”管理,各自为政,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中线调水工程的种种“乱战”。汉江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群龙治水”的背后是利益之争,谁控制了水源地,谁就控制了中线最大卖水权。 曾参与过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的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院长、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原局长许新宜表示,由于受当时的认识所限,对包括管理体制在内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并未能给出良好的设计方案,至今仍存在着遗憾。 专家认为,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营管理由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等问题亟待厘清。尽管在国务院今年颁布的《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给出了原则规定,但实施起来依然存在一些障碍。由于涉及有关部门、相关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因素,这些问题仍没有较明晰的答案。如果缺乏明晰的南水北调工程管理体制,将造成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经营难善,公益难办。 相关业内人士建议,现在的管理体制缺乏顶层设计,需谨防出现“国家利益部门化”“国家利益地方区域化”的现象,对丹江口水库应该按照水资源问题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等原则加紧进行制度设计。 库区综合协调与发展存隐忧 最近,记者深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调查发现,经过一期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程,这里的水源保护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能否保障“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目标,防止出现恶化趋势,消除调水安全隐忧,亟待形成综合治理格局。 有关资料显示,鄂豫陕三省库区共有1032万农村人口,每年排放污水约3亿吨,COD达到6.18万吨,氨氮1.5万吨;至去年上半年,丹江口库区的十堰市、河南的淅川和西峡县污水收集率仍有待提高。 十堰市农业局党委副书记李新告诉记者,为应对水源区农业面源污染威胁和生态文明建设,陕西、河南和湖北3省15市的农业部门负责人,曾相聚在襄阳市签署倡议书,提出共同打造汉江流域生态农业经济带。 基层干部建议,建立水源区各地农业部门沟通对话长效机制及农业局长定期交流机制;共同策划一批有助于促进流域农业经济合作交流的活动;推进控制面源污染与减排新技术的应用;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共同打击各种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行为等合作内容。 据十堰市环保局副局长鲍伟介绍,尽管十堰近年来对境内入库河流实施截污导流、清淤疏浚、清除畜禽养殖等多措施治理,但由于不少入库河流过去就是排污沟,污水淤泥成堆,治理难度较大。 十堰市住建委副主任张丙申称,目前部分河流仍现污染的主因是有的清淤、管网铺设和排污口整治还正在推进,沿河城镇一些生活污水没有经过处理排入河中,造成污染。 水源地水质保护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如何走出一条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是一个重大战略性课题。 基层干部和专家建议,南水北调要清水永续,就要标本兼顾,从综合协调治理推进。当前库区涉及三省多个县市区,污染治理基本上“各扫门前雪”局面,对于整个库区的污染治理、面源水土保持治理亟须形成协调治理,对于环保问题执法也需要建立联合执法机构和机制。探索建立水污染防治的区域长效机制以及区域联合生态保护模式。 驻鄂全国政协委员李长安、丁烈云等一些专家考察调研了丹江口库区之后认为,在民生贫困、生态敏感区,亟须破解区域发展保护难题,而在缺乏统筹、行政分割、机制不顺、责权不清的现行体制下,水源区地方党委、政府很难独立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国家应提升水源区战略定位,建立健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以优惠政策为引领、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平台、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生态补偿为扶助,大力推进水源区的生态文明建设。 |
相关阅读:
- [ 12-13]南水北调全面通水两年 惠及8700万人
- [ 12-13]汩汩南水 解渴北方:南水北调通水两年 惠及8700万人
- [ 11-21]山东今冬继续启动"南水北调"应急调水 确保胶东供水
- [ 11-15]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考察组到我县调研
- [ 08-19]三明版“南水北调” 贵溪洋水厂已具备供水条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