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今天,在重庆召开的会议让长江开始了一段新故事。
长期关注正事儿的小伙伴们一定都还记得总书记的话: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于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就成了长江经济带命题的“总基调”。正事儿君注意到,长江经济带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个把生态、绿色作为首要发展原则的区域发展战略。
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而重庆,自古以来都是大系统上游的重要城市。
在被命名为“重庆”以前,这座城市长期是被称为“江州”的。这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重庆和长江的关系。
而面对长江经济带的命题,重庆写出的答案是:坚守绿色本底。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成依托
679公里,是长江在重庆的旅程。流经1个千万人口的主城区,流经9个几十万到百万人口不等的区县。
如何能在统一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同时,又兼顾不同区县的发展实际和特色呢?
过去的一年里,正事儿君经过观察发现,重庆的做法是通过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在8万多平方公里市域内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实现了“一盘棋”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进而引导绿色发展。
比如,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巫山、奉节等县,被划入了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过去布局一批煤炭、水泥项目,带来诸多环境隐患。2016年,这些区县纷纷关停了许多高污染、高耗能厂矿,依托山水资源精心培育旅游经济、特色农业。
关于三峡旅游、农村电商,正事儿君曾花专门的篇幅认真地聊过,当时还吸引了一众小伙伴高呼要到三峡旅游去……
而同样在长江边上的江津,千万吨级的珞璜枢纽港正加紧扩建。珞璜紧邻重庆主城、坐拥深水航道,未来珞璜港吞吐量将扩大到2000万吨,并借势承接高端装备、电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
正事儿君注意到,自2013年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后,重庆还进一步完善环境、产业、财政、考核政策,着力推动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产业和人口走、公共服务跟着人口和功能走,统筹推进以大都市区为主要载体的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建设,以大生态区为主要载体的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
一份“禁投清单”和环保负面清单
除了划分主体功能区域,重庆还要求全市坚守生态红线和环保底线,更加自觉地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压倒性位置”是什么力度,请自行体会。
正事儿君注意到,为了“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上,重庆率先实施了差异化产业“禁投清单”和环保负面清单。换句话说,就是长江边上哪些区域不能设厂,哪些禁止产业不能投资,环保要求必须达到什么标准,清单上都规定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长江、嘉陵江、乌江沿线全面控制新建、扩建排放重金属、剧毒物质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工业项目;一般工业企业和园区摆放,也将设定距江5公里到20公里的“安全距离”。
许多事实都表明,重庆在生态和环保方面是动真格的。一些实实在在的现象和数据是,重庆已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城市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9%,累计淘汰和关闭企业几百家。
既然是修复生态,防破之外也要注重新立。近年来,重庆还通过建设长江防护林、打造三峡库岸“绿色生态走廊”,着力实施湿地保护和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重庆长江沿线森林覆盖率提升到49%;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稳定。
在全球化视野下审视长江经济带
经常关注正事儿的小伙伴们都耳熟能详一句话: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上。此外,长江经济带本身,也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兼具沿海、沿江、内陆、沿边等全方位开放优势。
黄金水道沟通“一带一路”,重庆也许是最有发言权的城市。
小伙伴们可能还记得,去年8月,重庆农资集团与哈萨克斯坦钾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渝新欧”国际货运通道把哈萨克斯坦生产的钾肥投放西南市场,进而通过长江水道投放中部市场乃至亚洲市场。
不产一粒钾肥的重庆,将打造年流通量300万吨的内陆最大钾肥集散中心。同样的故事,还有重庆正在打造的咖啡交易中心。
关于长江,重庆还有一个梦想:航运中心。
今年以来,重庆全面加强长江岸线和港口的清理、统筹。通过保护、利用、置换、淘汰,严控小港口开发,把货运功能向枢纽港集中。
这样做的结果是,果园港区、珞璜港区、龙头港区、新田港区被统称为“重庆枢纽港”,未来将发挥各自优势;按照“港口、物流、产业”一体化原则,布局集装箱码头,规划一次性到位,铁路一次性完成铺轨、公路一次性进港、岸线一次性控制。
此外,重庆还在积极推进长江干线和骨架支流航道治理,消除瓶颈制约;加快高速铁路、骨干货运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码头、机场等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着力构建内畅、外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对于长江经济带命题,你给重庆过去一年里的作答打几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