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 国际要闻 > 正文

英脱欧进程再生变数 谈判临近驻欧盟大使辞职

2017-01-05 08:43:56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曦 陈曦  
分享到:

随着英国驻欧盟大使突然辞职,该国脱欧进程面临新的变数。图为去年年底,伦敦民众在圣诞节前夕的牛津街购物。

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1月3日,英国驻欧盟大使罗杰斯突然宣布辞职,此事发生在英国即将启动脱欧谈判的“关键时刻”,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罗杰斯是继主管金融的英国籍欧盟委员希尔去年6月辞职之后,又一位辞职的英国驻欧盟高级官员。有分析认为,在英国脱欧谈判正式开启之前,罗杰斯的辞职让脱欧谈判蒙上了一层阴影,外界担心英国的脱欧进程会因此被打乱。

“这是对英国脱欧谈判的一次严重打击”

2013年被任命为英国驻欧盟大使后,按照正常任期,罗杰斯原本将于今年11月卸任。据英国媒体报道,罗杰斯在辞信中称,他认为英国与欧盟谈判的最高级别团队最好能够“自始至终保持一致”。言下之意,他是因为任期临近结束可能会影响谈判的连贯性才选择辞职。有分析指出,这一辞职理由“太过牵强”。在这个关键时期,罗杰斯的辞职对需要谈判专家的英国而言无疑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在本次谈判中,英国对欧盟的了解越深入细致,包括对方的目的、内部分歧等,对英国处理脱欧谈判就越有利。毫无疑问,作为英国驻欧盟大使,罗杰斯在这点上比其他任何人都有优势。但如今,随着罗杰斯的辞职,英国政府不得不尽快重新寻找合适人选。“这是对英国脱欧谈判的一次严重打击。”《欧盟观察家》评论道。

英国外交部在给本报记者的邮件中,这样解释罗杰斯的辞职原因:罗杰斯提前数月做出辞任的决定,是为了确保英国政府在今年3月底启动《里斯本条约》第五十条之前,有继任者可以填补这一职位空缺。英国政府对罗杰斯过去3年的工作表示感谢。相关资料显示,罗杰斯2013年受英国时任首相卡梅伦委任,出任英国驻欧盟大使,成为卡梅伦得力的欧洲问题顾问。作为与欧盟谈判的“领军人物”,他原本应该在脱欧谈判中发挥关键作用,却在距离英国正式启动脱欧谈判不到3个月的重要时刻“掉链子”,显然对英国不利。

“脱欧”与“留欧”两派角力仍在继续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罗杰斯上月曾私下里透露说,英国与欧盟的脱欧谈判至少需要耗时10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顺利的话,也要到2020年初或者年中方能结束。而且,即使届时能够达成协议,也还需要其他27个欧盟成员国议会的批准,协议最终“遭遇失败的概率很大”。此外,罗杰斯还认为,最终达成的协议,不会是英国所希望的继续享有欧盟单一市场福利的协议,而很可能是英国与欧盟的双边自由贸易协议。

其实,从根本上看,罗杰斯代表了一批对英国脱欧前景持悲观立场的势力,也反映出英国“脱欧”与“留欧”两派角力仍在继续。英国公投决定脱欧后,原本反对脱欧者仍大有人在,而且非常看衰英国的脱欧谈判。譬如保守党议员斯蒂芬就说,政府中的主要脱欧派“完全低估了英国脱欧谈判的难度和耗时”。斯蒂芬也是欧盟问题专家,曾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生活工作了9年之久。他强调说,根据他在欧盟的工作经验预测,脱欧进程“可能耗时10年”,这与罗杰斯的观点“如出一辙”。针对有人称“英国脱欧并无弊端,只有可观的积极意义”的说法,斯蒂芬批评称:“这显然是无稽之谈,英国的苦日子在后面。”

欧盟前贸易专员曼德尔森也表示,罗杰斯的辞职是英国的一个“严重损失,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在谈判中,如果谈判双方对对方越熟悉,那么谈判进程将会相对变得更加顺利”。欧洲议会议员克劳德表示,罗杰斯的辞职将会加深欧盟其他成员国对英国脱欧谈判的担忧,这对英国政府和民众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欧洲改革中心主任格兰特称,在英国政府高层,几乎没有人能比罗杰斯更了解欧盟了,他的辞职将会严重削弱英国政府达成理想脱欧协议的能力。

“通过协商达成折中方案的希望更加渺茫”

英国《每日邮报》透露,罗杰斯等人的悲观预期“引发英国一些政府官员和议会议员的强烈抨击”,认为他对英国脱欧谈判太过悲观,不宜代表英国同欧盟进行脱欧谈判。罗杰斯也被英国内阁中的脱欧派视为“仍然不能认识到脱欧好处”的悲观者。显而易见,以罗杰斯为代表的观点与英国政府的主流观点相左。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的发言人坚称,“政府能在两年内与欧盟达成协议”,让英国能够与欧洲单一市场进行贸易交流,并在这个单一市场内部进行运作。不难看出,英国政府希望尽可能早地顺利完成脱欧谈判。

有舆论指出,无论罗杰斯的辞职是自愿选择还是受到各方压力的结果,他都不仅仅是英国政府驻欧盟总部的一位官方代表而已。事实上,他更是英国就脱欧事宜和其他欧盟成员国协商谈判的“最大希望”。对此,英国《卫报》评论称,罗杰斯辞职意味着英国或将启动“硬脱欧”,英国和其他欧盟成员国通过协商达成折中方案的希望更加渺茫。(本报伦敦、布鲁塞尔1月4日电)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