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东北“脱贫攻坚”调查:仍有36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

2016-12-27 10:09:17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长春12月27日电 题:吹响反贫困的决战号角——东北“脱贫攻坚”一线调查

“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人们印象中的东北黑土地肥沃、林海雪原物产丰饶。但东北三省仍有36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一些地区贫困发生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一轮东北振兴必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脱贫攻坚是民生工作的“硬骨头”。东北三省结合实际聚焦“精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向脱贫攻坚发起最后冲刺。

起底“黑土地”上的贫困

辽宁省北票市东官营镇炮手村村民张国平无儿无女,和老伴衣振民相依为伴。“我有脉管炎,老伴得了结肠癌。”张国平和老伴因病失去了劳动能力,“最困难的时候,兜里只有吃饭钱,看病买药真没钱。”北票是朝阳市下辖的5县市之一,朝阳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辽宁全省的五分之一。

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分别有贫困人口211万、70万和81万,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又分布面广,片区贫困发生率高。吉林西部白城和东部延边两个片区集中了全省57.3%的贫困人口,同时全省43个县都有脱贫攻坚任务,85%的行政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辽宁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阜新、朝阳等辽西北地区及抚顺、本溪等辽东山区,同时全省12个地市都存在一定规模贫困人口。黑龙江贫困人口较为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南麓地区。

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因欠缺劳动技能、因自然条件恶劣……持续多年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已让东北三省大部分贫困人口脱贫,目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虽致贫原因不同,但普遍贫困程度较深,扶贫成本越来越大,脱贫难度越来越大。

产业带动精准脱贫

张国平今年从北票市宏发食品有限公司得到1500元分红,“吃穿买药都不愁了”。北票创新特困群体的产业扶持,由政府牵头、金融机构参与,联合龙头农业企业成立养鸡扶贫农场。张国平用扶贫资金加入农场,企业每年定额给特困户分红。

吉林省洮南市以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思维谋划种养殖扶贫项目,整合扶贫资金成立圆梦牧业扶贫发展有限公司,与广东等地食品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年可实现利润2000万元,当地特困户年均实现分红3000元。洮南市市长纪纲说,肉羊产销一体化全产业链企业,既让特困户脱贫不返贫,又使扶贫资金风险可控。

吉林基本实现了产业项目对贫困人口的全覆盖,对于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人群,通过子女联营、能人带动、集体规模化经营等方式确保项目的覆盖,使贫困人口都能瞄准一个产业。

辽宁与农发行等6家金融机构签订协议,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以下、三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础利率放贷、财政资金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的扶贫小额信贷,为产业扶贫注入金融“活水”。

黑龙江围绕“龙江丝路带”制定贫困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省级每年安排不少于5亿元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县域主导产业发展和专业市场建设,增强县域经济内生动力、活力。

社会保障铲掉“返贫”土壤

“有政府的好政策,住院不花钱,让我捡回这条命!”吉林省洮南市向阳乡青松村重度贫困户唐淑芬说。洮南在全省“健康扶贫”基础上,每年财政拿出1000万元解决重度贫困户就医问题,实现住院治疗零垫付、全免费。

吉林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达49.4%,患大病和慢性病人数高达6.6万人和28万人。吉林突出健康扶贫,32种常见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42种特殊疾病门诊报销比例,住院报销比例,42种重大疾病补偿比例,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均提高5%。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由1万元降至4000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因病、因学、因丧失劳动力是“脱贫又返贫”的三大主要原因。辽宁分类精准施策,实行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政府扶持、社会救助和发展教育,低保政策兜底、织密社会保障网络等。黑龙江则在医疗救助和农村低保兜底基础上,提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全面摸底排查后,加强儿童福利院、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等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特殊全体关爱服务。

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通过一系列脱贫攻坚新模式、新举措,今年将分别减贫约40万人、30万人和25万人。吉林更是提出“五年任务三年完成”,计划2019年扫尾、2020年巩固提升。(记者郭翔、程子龙、张逸飞、李双溪)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