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中部地区生产总值10年年均增11.6% 地方财政收入增7倍

2016-12-26 11:18: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勍   我来说两句

中新网12月26日电 近日,发改委地区司负责同志表示,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10年来中部地区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4.7万亿元,十年年均增长11.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十年间,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7.7、3.7和7倍。

20日,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编制实施《规划》,是巩固中部地区发展良好态势、推动中部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上新台阶的重大举措。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负责同志就《规划》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题一: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经过十年努力,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哪些成就?

答: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国土面积102.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10.7%;2015年底人口3.6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5%。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10年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一是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4.7万亿元,十年年均增长11.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8.8%提高到20.3%,位居四大板块第2位。十年间,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7.7、3.7和7倍。

二是“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日益巩固。2016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为18328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稳定在30%左右。农村基础设施较大改善,特别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山西等大型煤炭基地基本建成,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快速发展,持续稳定保障全国能源供应。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材料、现代生物医药、现代种业等重点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2015年底高速铁路营运里程达到六千余公里,营业铁路、高速铁路、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密度均位居四大板块第2位。

三是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2006-2015年,中部地区城镇化率由36.5%提高到51.2%,新增5000万人到城市居住生活。城镇化建设水平特别是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显著提高。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壮大,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村安全饮水、无电地区居民用电问题基本完成,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达沥青水泥路。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06-2015年,中部地区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8%、13.2%,达到26810、11422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相对差距有所缩小。财政对民生投入的占比继续增加。2015年底,中部地区按现有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为2160万人,比2010年底减少了2430万人。

五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2015年中部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6.5%,较10年前提高6.3个百分点。长江、黄河、淮河和洞庭湖、鄱阳湖等大江大河治理取得积极进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得到有力保护。生态补偿体制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安徽和浙江两省建立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对全国其他流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六是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十年来,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打造形成了一批双向开放的平台。201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539亿美元,是2005年的6.1倍,年均增长19.9%,占全国的比重由2005年的2.9%提高到6.4%,从四大板块垫底位置上升到第3位。中欧班列在郑州、武汉发车,形成了中欧班列品牌。“走出去”迈出可喜步伐,一些农业资源加工优势企业到中亚设立加工基地,进一步促进了“一带一路”建设。

问题二:在新时期编制《规划》有何重大意义?

答:“十三五”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挑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正释放新动力、激发新活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拓展了新的空间。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交通网络发达、生产要素密集、人力资源丰富、产业门类齐全等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在我国新经济发展和新一轮全方位开发开放中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要看到,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档、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特别是,中部地区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对资源、劳动力要素和投资驱动依赖较重,产业升级、动能转换等难度更大,城镇化率依然偏低、质量不高,农业农村发展正处在破解各种难题的关键时期,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仍待提高,制度性约束因素依然较多。

中部地区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突破之地,在新起点上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有利于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部地区是我国新一轮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区域,是扩大内需、提升开放水平最具潜力的区域。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能够充分发挥中部地区比较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作出新贡献。二是有利于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部地区“三农”问题仍然突出,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有助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全国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有利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交通网络发达。通过积极融入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发展战略,能够有力支撑全国新一轮全方位开发开放,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空间由沿海向内陆地区拓展,加快形成东中西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新局面。

问题三:请介绍一下《规划》确定的中部地区新的战略定位是什么?

答: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明确了中部地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定位,简称“三基地、一枢纽”。 《规划》在继承原有定位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一中心、四区”的战略定位。

一是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中部地区工业基础较好,产业门类齐全,特别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现代装备和高技术产业进入建国以来最快的发展时期,实现了高速持续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打造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产业呈现集群发展态势。同时,中部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全国影响力较大,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人力资源较丰富。目前,富士康在郑州发展势头较好,京东方等大型电子信息企业投入生产,河南省等农业科技发展迅速,湖南湘江新区、江西赣江新区等将成为重要制造业基地载体。山西省是能源大省,在科技开发利用煤炭和新能源方面具有广阔前景。以湖北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速度很快。基于各方面综合考虑,中部地区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打造成为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中心。

二是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2015年,中部六省城镇化率为51.2%,低于全国约5个百分点,处于城镇化中期的快速发展阶段,人口相对密集,大量农村人口需要转移,城镇化发展基础良好且潜力巨大。特别是中部地区是我国外出农民工的主要流出地,是落实全国3个1亿人城镇化战略中就地城镇化战略的主要区域。《规划》把中部地区定位为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就是要通过健全新型城镇化机制,探索出一条就地就近城镇化道路,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做出新贡献。

三是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中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0.7%,农村人口占全国的30%,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3.8%,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0%,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占全国的40%,为全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河南省是我国的大粮仓,在黄河流域中占据特殊地位。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改造基本农田,培育优良品种,中部地区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全国农产品供给提供有力保障。

四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部地区位于长江、黄河、淮河等大江大河的中上游地区,拥有鄱阳湖、洞庭湖等众多湖泊,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加大中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逐步恢复生态系统和生态服务功能,对于保障流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十分必要。规划将中部地区定位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就是要充分发挥江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系列综合试验平台的作用,积极探索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特别是在生态补偿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塑造全国绿色发展的典范。

五是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区位。当前,东部地区部分产业正在向外转移,中部地区通过良好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已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最重要地区。同时,中部地区在辐射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实现双向开放方面也具备良好条件。《规划》把中部地区定位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就是要抓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契机,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推进中部地区高水平双向开放,缩小与东部地区开放差距,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问题四:“十三五”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规划》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9项重点任务:一是优化空间,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围绕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实现区域协调互动发展,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明确了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保护格局和网络化空间开发格局,提出要扶持特殊困难地区发展和规范区域功能性平台有序发展。二是改革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突出改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主要动力,提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专项领域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优化市场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快实现动能转换。三是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支持中部地区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有中部地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对全国经济的支撑力量。四是做强做优,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以创新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为主线,提出了巩固提升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地位、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以科技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任务举措,明确了提高农业科技支撑水平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措施。五是统筹城乡,推动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形成城乡共同发展新格局。六是纵横联通,构筑现代基础设施新网络。围绕强化现代基础设施的支撑引领功能,明确了网络化为发展发展方向,明确加快实施重大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工程。七是绿色发展,打造蓝天碧水新家园。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构建人山水林田湖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为目标,严格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天然林草资源、湿地等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八是增进福祉,促进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突出补齐民生这一短板,重点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力脱贫攻坚,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创新社会治理。九是开放合作,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全面对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推动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加强中部地区内部合作,提高中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问题五:请介绍一下《规划》的亮点有哪些?

答:《规划》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亮点:

一是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规划》编制工作始终。《规划》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新发展理念谋篇布局,按照新发展理念阐述发展目标,明确重点任务。创新发展方面,《规划》强调要把改革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为此,《规划》提出了中部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设定了科技进步贡献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中部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等重要指标。协调发展方面,按照“抓两头、带中间”原则,在提出发展壮大经济增长极的同时,特别强调要扶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资源枯竭地区发展。绿色发展方面,中部地区位于长江、黄河、淮河等大江大河的中上游地区,拥有鄱阳湖、洞庭湖等众多湖泊,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规划》高度重视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设立了独立一节,提出了水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同时,《规划》还提出了建设中部地区流域及交通通道沿线生态走廊概念。共享发展方面,《规划》把全力实施脱贫攻坚摆在首要位置,明确了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要求。开放发展方面,《规划》提出要加快融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突出强调要在符合环保标准和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IT等产业转移到中部地区,全面推进双向开放等内容。

二是明确了“一中心、四区”的新战略定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文件提出了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即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定位。这些定位主要是从经济发展角度提出。经过10年发展,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的定位得到了巩固提升。但也要看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部地区要全面崛起,上述定位远远不够,而且中部地区在全国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已不局限于“三基地、一枢纽”,有必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重新确立其战略定位,指明新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中部地区崛起,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李克强总理指出,中部地区发展潜力巨大,要抓住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改革创新和结构优化中实现崛起。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对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行了全面研究,最终从产业升级、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生态环保、开放经济等角度确定了“一中心、四区”的定位,即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这一新的战略定位,进一步丰富了中部地区崛起的内涵,充分体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部地区在全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是确定了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空间发展格局。2009年出台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从开发的角度提出了中部地区“两横两纵”经济带的开发格局。为了实现中部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提出了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科学划定中部地区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合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新的空间发展格局强调了底线思想,严格划定了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保护的范围,同时在开发上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保护格局方面,《规划》把水系生态廊道、山区生态屏障、平原生态绿网为主体的生态体系和以江汉、洞庭湖、鄱阳湖、赣抚、黄淮海等平原和南阳、汾河、吉泰等盆地为主体农产品主产区纳入了重点保护范围。开发格局方面,在原有“两横两纵”经济带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发展的态势,提出积极培育沿沪昆、沿大湛、沿石太-太中银等新兴经济轴带,并将之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太原城市圈一起,总结提出了“多轴多极多点”的网络化空间开发格局。

四是强化了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对重点任务的支撑作用。为把重点任务做深做实,《规划》设专栏提出了重大创新工程、重点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工程、重点能源建设工程、水资源保障重点建设工程、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脱贫攻坚重点工程等七大工程,这些工程涉及160多个具体建设项目,为重点任务的落实提供了重要抓手。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政策体系,在保持中部地区现有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需要,《规划》还从政策、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重大政策。

问题六:如何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

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规划》印发实施后,国家发改委将加强综合协调、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进一步发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积极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督促推进重大事项,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推动形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整体合力。国务院有关部门将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和发展重点,在专项规划编制、政策措施实施、重点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指导和支持。中部六省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也将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主动作为、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勤勉尽责,结合本地实际,将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落到实处。总之,通过各方面的周密部署和通力协作,切实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共同推动中部地区发展再上新台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