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涉民生政策性腐败案频发 遏制亟待扎紧制度笼子

2016-12-26 07:11:37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当前,涉民生政策性腐败牵出的个案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涉案官员的级别也越来越高,引起广泛关注。权威人士建议,在完善政策、制度的基础上,应强化对惠民项目主抓人员的监管,扎紧制度笼子。为防止惠民项目出现敛财窝案、串案,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机制,让公众或社会中介组织全程参与进来。

从目前各地案发情况看,涉民生政策性腐败正凸显新的特性。

首先,具有依附性。涉民生政策性腐败以特定的政策为依附,腐败根源来自于政策的授权,既依靠于权力,更依附于政策。中国法学会会员孙长江表示,依附于政策,钻政策的空子,这是一些官员和不法商人利用政策敛财的基本手段。

其次,伪装性强。权钱交易是摆不上台面的,但涉民生政策性腐败可以冠冕堂皇地假公济私,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用政策规定的合法程序来掩盖非法谋利的行为。其表面上按程序依法行政,私下的勾结或交易外人根本看不到,也难以发现。

“‘伪装性’是涉民生政策性腐败最大的特征,可以称为‘摆上台面的腐败’。”辽宁省委党校教授周维强说,由于政策赋予了执行者自由裁量的空间,所以这些涉嫌腐败的决策表面上都是合法合规的,在程序上和规则上都没有瑕疵。

最后,具有勾结性、合谋性。在大量惠民腐败案件中,单独犯罪的很少,没有“合作”对象的配合很难完成。这种“合作”就是内勾外结,将内部政策执行者用利益绑架起来,再通过一些外部人员进行“穿针引线”。大肆吞并和私分国有财物,最后进行利益分配。

受访的专家学者称,相比一般腐败,涉民生政策性腐败的合谋性更强,政策的执行者和受益者之间心照不宣,深度腐败。

曾多次参与查办涉民生腐败大案的检察官透露,一些涉民生重点项目大多在相对封闭的空间运行,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一线参与项目承揽、资金管理、设备采购的官员权力过大。另外,在专项资金申报、支付等环节,相关管理规定过于宽泛,项目申报条件、审批、拨付程序以及资金使用的监管途径、方法、责任主体、追究机制等规定均不够明确。

专业人士认为,部分不法企业及私营业主打着为惠民工程、为家乡作贡献的幌子,实则看到惠民专项资金管理、发放的漏洞,于是通过行贿打通各个关口,套取专项资金。久而久之,双方形成了稳定的利益输送关系,大批干部也由此被拉下水。

“最重要的原因是对权力缺少有效约束,对决策人缺少监督,掌握权力者就会用手中的权力换取金钱。”周维强说。

侯小丰、孙长江、王雅等表示,涉民生政策性腐败案件高发的教训在于,应强化对项目主抓人员的监管,扎紧制度笼子。“只要畅通群众举报渠道,严查主管部门渎职,强化责任追究机制,就可以有效减少参与企业和监管者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可能性。”侯小丰还建议,为防止惠民专项工程出现窝案串案、确保公平正义,建议引入第三方机制,让公众或社会中介组织全程参与进来。同时,建立定期抽查制度,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定期随机抽查、审计。

专家学者提醒,涉民生政策在出台前,大多是在行政体制的内部封闭运行,在这个过程中立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相对欠缺,政策出台后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和资金,成了腐败分子争夺的资源。因此执行政策的部门和人员,权利与责任应该对等挂钩,对于利用惠民政策以权谋私等行为,则要在制度设计上增加预防、惩戒性措施,此间法律法规的完善是遏制涉民生政策性腐败的关键一环。

“具体来说,一项政策从制定到执行,离不开监管体系的建立,其中监察、审计以及检察机关等发挥各自职能十分必要,能够形成合力最好。”周维强说。他还建议,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问题,需要调整完善,都可以考虑用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各界意见。如有必要,人大机关可以要求政策实施机构定期提交专项报告,接受审查和监督。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