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是充满挑战与思考的一年。2016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注定将成为浙江经济华美乐章中响亮的乐音。借助“一带一路”和跨境电商实现逆势飘红,浙江外贸在转型升级中迎来新的动力;特色小镇建设遍地开花,成为经济提速换挡的重要基因;“互联网+”战略持续深化,与传统结合产生聚变;创业创新活力四射,为经济转型注入动能;“工匠精神”打造“浙江质造”,金字招牌熠熠生辉……新常态、新理念、新实践,浙江经济勇立潮头,继往开来。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浙江商人砥砺前行,聚“洪荒之力”,展鸿鹄之志。
杭州安致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安致电商“)的办公室里,CEO谭铁正在和同事讨论着几天前亚马逊年度“全球开店”卖家峰会上获得的信息。
谭铁只是杭州上千个跨境电商中的一员。这条被誉为“空中丝绸之路”的途径,与“一带一路”一起,带动了浙江外贸的快速前行。
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5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1.9%。然而与之相对的,是浙江外贸的逆市飘红,进出口总值不降反升2.0%。
逆市飘红 浙江外贸持续领跑
2014年年初,因错过国内电商的“最佳入场时间”,生产服装的安致电商将“战场”转移至海外,运营模式从原先的B2C改成B2B2C——中间的“B”就是美国亚马逊平台。
谭铁向浙江在线记者介绍,原先的海外快递需要等待二十多天的时间,现在传统服装外贸乘上电商的东风,利用海外仓储布局,产品只需要一天就能送到客户手中。
除了提高了消费者体验,互联网的便捷还让安致电商进一步了解消费者真实需求。以前,中国的服装品牌往往选择进驻沃尔玛、梅西等大型商超进行售卖。“以往传统的贸易形式,中国工厂无法接触到终端客户,难以了解一线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此外,由于摒弃了二级分销商、在亚马逊等平台上销售,消费者能够直接接触到我们的品牌,有利于建立自己的品牌效应。”谭铁说。
2013年安致销售额500万元人民币,2014年达到1500万元。2015年翻了一番,达到3000万。谭铁预计,今年销售额预计同比翻三倍。
安致电商每年翻倍的营业额让不少外省的贸易企业颇为眼红,而它的故事只是浙江外贸逆市飘红的一个侧影。
2016年前三季度,浙江省进出口值16210.1亿元,增长2.0%(全国下降1.9%);其中,出口12971.7亿元,增长2.7%(全国下降1.6%),位列全国第三位。
浙江省商务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君英分析说,浙江一般贸易基数较大,近年来增速减缓,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的浙江抓住了跨境电商和“一带一路”这两个新增长点,充分利用政策及先天优势,为浙江外贸逆市飘红提供新动能。
跨境电商 提升外贸品牌和技术
杭州纽创电子有限公司(下称“纽创电子”)是一家从事电子产品制造与贸易的公司,2016年业务量预计将达1亿元人民币。在一般贸易与加工常态下,去年开始,纽创电子通过新经济业态——跨境电商尝试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贸易,为业务增长再添动力。
“如果没有跨境电商模式,这个生意还做不了。”SMT总监冯宇超口中的“这个生意”是头部感应头盔。该头部感应头盔科技含量高、单价贵,每单发货数量少,如果以一般贸易的方式出口,十分繁琐。
“如果按照2015年的发货量,就得办理超过2000次的报关、退税。”冯宇超给浙江在线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不退税,每台仪器将损失100多元的利润,可以说毫无利润可言。
2015年3月,杭州被国务院批复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冯宇超看到了希望。
借试点之机,杭州逐步探索有利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营商环境,推出了如“融易通”等应用于跨境电商的贸易系统,纽创电子成为率先体验的一批企业。
一旦有新的零售订单,冯宇超只需发一封邮件给融易通的工作人员,第二天就有快递员上门取货。杭州海关在杭州包揽货物,完成查验通关,一次性发送至上海出关,大大降低了边际成本。
2015年,纽创电子通过融易通跨境电商平台向外发送了3133台头部感应头盔,价值16.6万美金。
纽创电子的故事不是个例。自2015年杭州成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来,跨境电商成为拉动浙江贸易的重要引擎。浙江在线记者从省商务厅获得的数据显示,目前浙江跨境电商大约有4万多卖家,在各类平台上开设跨境出口网店30多万个。据杭州海关的数据,今年1-10月,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35.4亿元,增长96.5%,拉动全省出口增长0.1个百分点。作为跨境电商的“桥头堡”,杭州的成绩更加显著。1-10月,杭州海关累计验放杭州综试区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商品清单4349万单,货值21.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1%、增长12.5%;验放零售进口商品清单2248万单,货值4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1.4倍。
省商务厅电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逐步推动了浙江省外贸出口由中间环节向终端环节延伸,由贴牌加工向自主品牌转型,对外贸发展方式的提升效应日益显现。在构建完整国际贸易产业链的同时,还促进外贸品牌的形成和技术升级。此外,跨境电商突破了产业转型升级期间的瓶颈制约,也更好适应传统外贸的“小单化”趋势。
“一带一路” 激发外贸强势增长新动力
2016年12月7日,义乌铁路西站,载着44个集装箱的X9010次货运班列缓慢启动。这辆货运火车一路向西,由新疆阿拉山口口岸转关出境,经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最终进入阿富汗境内。
从2013年4月份义乌第一次试水铁路国际联运业务,将小商品通过铁路运到了中亚五国内陆腹地,到如今中亚班列连接俄罗斯、西班牙等国,现在每周都有2至4列“货运长龙”从“小商品之都”启程奔赴欧洲。据义乌海关统计,2016年1-11月义乌海关累计监管铁路国际联运集装箱8858标箱,同比增长87%。
早早“尝鲜”中欧班列的杭州递途西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经理杨伟表示,中欧班列铁路运输能够达到空运的资金成本和海陆联运的时间成本之间的均衡,比空运节省20%上的成本,比海运节省20天左右。
“一带一路”犹如项链,串起丝绸之路粒粒珍珠,千百年前黄沙漫天的古道,再现“张骞”的身影,成为浙江融入“一带一路”目前重要的陆路通道。
大漠驼铃响,起锚鸣笛声。数千年前,浙江便已是古代丝绸之路重要的商品生产地和集散地,更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起航地之一。如今,“一带一路”再次成为浙江外贸强势增长的新动力。
“‘一带一路’在浙江蓬勃发展,背后体现的也是浙商的特点。浙江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早就有所分布。随着网络环境的提升,沿线各国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手段降低经营风险,再加上国家政策指引,浙商海外耕耘积淀的贸易优势便凸现出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副主任王小毅告诉浙江在线记者,浙商在沿线国家打拼多年,文化交流频繁、并积极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这都为当今浙江“一带一路”贸易提供了先天优势。
记者从杭州海关获得的数据显示,1-10月,浙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3.1%,好于全国对“一带一路”国家0.4%的增速,成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最为紧密的省份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