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之鑫: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处理好三大关系 在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之鑫发表演讲。孙宇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之鑫表示,中央将明年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年,力求稳中有进,进中有好,是非常正确的。对于对于明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处理好需求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与“进”、“进”与“好”的关系。 朱之鑫表示,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在重点领域进行攻坚、深化改革的经济工作思路,抓住了当前经济结构性矛盾与周期性问题交织的“牛鼻子”。” 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朱之鑫认为,首先要把握好需求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当前经济保持短期稳定增长与深化中长期结构改革的矛盾依然突出,部分产业周期性过剩与绝对过剩并存,供求不平衡、不协调状况十分突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矫正资源错配与要素扭曲十分重要。“侧重供给侧改革并不是替代需求管理,通过需求管理稳增长,释放新需求,引导市场树立信心,改善市场预期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同样非常必要。近期外贸形势好转、CPI、PPI涨幅回升,虽有外部需求改善的影响,但我想也是实施稳中求进的需求政策正面效应开始显现,这为我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更好的宏观环境。”朱之鑫说。 同时,朱之鑫认为,在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过程中,要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今年以来,经济运行积极变化增多,经济企稳态势日渐明朗。经济企稳为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把握好“稳”与“进”的关系。尤其是在去产能、去库存和去杠杆方面,在按照市场原则淘汰落后产能、以技术和环保标准调整过剩产能的同时,也要积极补足部分行业产能不足的短板;在推进三四线城市房产去库存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二线城市房价过度攀升的势头,防止房市泡沫化,推动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在实现债务总体可控目标的同时,也要推进债务结构优化,以市场化手段推进企业负债、尤其是国企债务去杠杆。 最后,朱之鑫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与培育发展新动能相衔接,处理好“进”与“好”的关系。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逐渐优化,一些新常态下的积极趋势正在引领中国经济汇聚新的动能,一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正在兴起,消费和产业升级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不断改进供给质量和效益、提升产业技术水准和竞争力的同时,也应通过创新与培育发展新动能相衔接,实现新动能与旧动能的接续替代,处理好‘进’与‘好’的关系。 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 为外贸发展和结构调整增加新动能 在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发表演讲。孙宇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结合外贸实际工作,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围绕当前外贸形势、目前存在的问题、向何处走去、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和复杂。张骥表示,国际贸易量增长已经连续5年来低于全球经济的增速,国际市场持续低迷,产业的订单向外转移加快,下行压力加大。2016年,我国外贸实现了稳中向好,非常不容易。“向好”主要集中体现在,外贸的结构优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等方面,具体讲,一是商品结构持续优化;二是民营企业仍然是出口的主力军;三是一般贸易的出口好于平均水平;四是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实现了正增长;五是跨境电商采购贸易方式,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新型外贸商业模式进出口增长较快;六是进口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的提升。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外贸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国际需求看,世界经济仍然处于调整期。从全球化进程看,跨国公司主导的大规模国际产业转移明显放缓。从国际经贸关系看,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从生产要素成本看,环境压力已经达到一个高点,低成本制造的传统优势明显削弱。从政策环境看,地方政府开始受到严格规范,不得自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张骥认为,世界市场对中国产品仍有重大需求,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我国产业创新的升级步伐还会不断加快,为外贸发展和结构调整增加新的动能。我们的工业基础是相当完备的,配套能力较强、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素质高、综合竞争能力依然明显。同时,我们已经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的、有竞争能力的领军人物和企业家队伍。 “外贸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阶段,又恰逢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内外部环境,外贸规模出现一定调整,具有必然性。”张骥表示,外贸工作要保持定力,把关注点和着力点从短期的增长快慢转移到长期的结构调整上来,推动出口产业形成更高质量的供给能力,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创新产品,完善营销网络,强化投资与贸易的互动,为构建外贸新业态发展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要依靠创新驱动提升产业竞争能力,着力培育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这是我们从贸易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必由之路。(中国经济网记者张双 袁勇) |
相关阅读:
- [ 12-17]中央定调2017年中国经济 这八大政策红包惠及你我
- [ 12-17]漳州市领导到长泰调研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工作
- [ 12-17]2017年中国经济有哪些新信号?——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六大看点
- [ 12-17]高端访谈:中国经济逆势上行引世界叹服
- [ 12-17]赌博法案通过 日本允许开设赌场以拉动经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