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聚合家风正能量 同心共筑中国梦

2016-12-16 13:17:02 罗建华 来源:未来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重视家庭的民族,从广为流传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故事,到备受推崇的《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温公家训》,诸如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早已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于一个家庭来说,是构成社会的细胞。不难想见,唯有一个个家庭都和睦、幸福和文明,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安定、祥和和文明。往深里讲,家庭建设绝非关乎家庭本身,更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因此,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对一个家庭来说,重视家庭文明建设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恰如习总书记所指出:“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于此,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长辈理所当然地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将品德教育、做人教育等作为重中之重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从小就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传递给孩子,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形成美好心灵,让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社会的良好民风是以千千万万家庭的良好家风为基础的。于广大家庭来说,不仅要履行好教育后代的责任,更当为践行和弘扬良好社会风尚作表率。往细里讲,就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家庭成员的精神境界,当好培育良好社会风尚的积极推动者和贡献者。

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一个执政党的良好党风政风也与广大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密切相关。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从一定意义上说,唯有家风正才能党风清。对领导干部来说,只有正家风才能有好作风,而这不仅是为官从政的应有之义和客观要求,也是对自己的保护和家人的关爱。在这方面,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就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而周本顺、苏荣等反面教材则给我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于此,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当强化责任、走在前列,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严格要求亲属子女,教育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自觉做家风建设的表率,为全社会立起标杆,以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好家风促进形成好的党风政风,进而引领带动好的民风社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砥砺前行。只要我们4亿多家庭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够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于此,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就能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