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述珍珠港事件:已原谅日本 日从未占领美国
2016-12-16 10:06:58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陈曦 陈曦 |
分享到:
|
美国人讲述珍珠港事件:“圣地”与“教科书里的历史”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鲁铭 环球时报记者 邢晓婧 丁雨晴】 “那天早上7时45分,我正在食堂吃早餐。刚把托盘放下就听见造船厂传来爆炸声。一开始以为是在作业没当回事,直到警铃响起,我们开始往兵工厂方向逃跑。”1941年12月7日,当时21岁的本杰明是珍珠港基地一名普通的后勤人员。他没想到,这天,他见证了美国的历史性时刻——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今年已96岁高龄的本杰明仍然清晰地记得,“日军飞机飞得很低,低到可以看清飞行员的脸,机翼下的红色标记令人无法忘记”。已经过去75年了,往事对于像本杰明这样经历过珍珠港事件的人来说历历在目,但是对更多美国人而言,这是一段遥远的历史。在这75年时间里世界也发生了很多变化,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5月“历史性”访问核爆地广岛,日本首相安倍即将在本月26日“历史性”访问珍珠港,曾经敌对的两个国家如今是“模范同盟”。珍珠港事件对于现在的美国人意味着什么?为何他们能对日本释怀?《环球时报》记者带着这两个问题与诸多美国人进行了交谈。 “圣地”与“教科书里的历史” “很多美国人,尤其是生活在夏威夷的美国人将珍珠港视为圣地。这里是美国参与二战的开端,很多遭袭的美军士兵长眠于此,是一个值得缅怀、应该被记住的地方。”夏威夷大学亚洲学系教授、美国东西方中心高级研究员郝忠明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来自密歇根州的中年男子格里姆斯对《环球时报》表示,“美国人总能因为这些能塑造身份认同的大事件而团结起来。珍珠港是美国历史的转折点。我们当时遇到这个问题,决定应对它,这种心理也影响到美国人今后的方方面面”。 当年,日军偷袭珍珠港造成了至少2400名美国人死亡。每年的12月7日,位于夏威夷瓦胡岛的亚利桑那号纪念馆都会举行仪式悼念死者,美国学校以及部分机构降半旗默哀。这天被称为“珍珠港日”,不过并不是联邦假日。 盖洛普12月7日发布的民调显示,73%的美国受访者被问及1941年这天发生了什么时,能准确地回答日军袭击了珍珠港,5%的人提到“美国加入二战的开端”,这一结果与1991年珍珠港事件50周年时做的民调结果几乎一样。 然而,记得这一日子和经历过这一日子显然不一样。来自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年轻女子阿德里安娜对《环球时报》说,她上中学时学过珍珠港事件,但只记得这是一场突袭,有很多人死亡。她祖母的哥哥就死于珍珠港,“任何时候,回想一场战争都是可怕的事情”。阿德里安娜补充说,她认为美国的历史课教得不深入,“有时候,其他国家的人都比美国人更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 生活在华盛顿的年轻人布赖恩和阿德里安娜一样,“记得在学校里学过珍珠港事件发生的时间”。不过在他脑子里,此事的具体情况一片模糊。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有的美国教科书是这样描述珍珠港事件的:这场轰炸只持续了两个小时,但它是灾难性的。日本人摧毁了将近20艘美国海军船舰,以及300多架飞机……袭击发生一天后,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对日本宣战;国会以一票反对通过了他的宣战请求。3天后,日本的盟国德国和意大利也对美国宣战……在二战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后,美国最终加入了进来。 与年轻人不同,珍珠港事件对于那个年代的美国人来说是深刻的记忆,甚至是重要的生命节点。现年92岁的美国前总统老布什6日在《今日美国报》撰文说,“75年前,当听到这个消息时,我还在高中校园散步……那场突袭的内在背信弃义不仅唤醒决策者知道需要做什么,还使各行各业的所有美国人决心团结起来以捍卫我们的生活方式。我还记得我当时想,‘我们要做点什么’。鉴于我热爱大海,我希望成为一名海军飞行员,越快参军越好。”中学毕业后的老布什应征入伍,在太平洋舰队担任轰炸机驾驶员,在二战期间立下战功。 96岁的本杰明在珍珠港事件发生的4年后退役,尽管就住在夏威夷,但他在将近60年的时间里没再回到珍珠港。直到15年前,在儿子的鼓励下,他第一次来到亚利桑那号纪念馆。当看到各国游客在这里共同缅怀历史时刻时,他才开始感到解脱。从那以后,每周3天,他会穿着制服,戴着海军礼帽,在纪念商店门口向人们讲述他的故事。“人们渴望知道真相,不仅是从历史学家那里。我是来自夏威夷的士兵,这是我的职责。”本杰明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我们原谅了日本” 郝忠明说,美国人记得二战,当然偷袭珍珠港也是二战的一部分,“但我不认为美国人会时常想起这件事。” 值得注意的是,经历过2001年9·11袭击后,美国人开始将其与珍珠港进行对比。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晚间新闻节目王牌主持人汤姆·布罗考本月在《今日美国报》撰文称,他在直播9·11袭击时曾想,“天哪,这是我们的珍珠港吗?”两者有相似点又有许多不同之处。9·11袭击后,美国很快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或许是因为9·11过去没多久,2001年12月的盖洛普民调显示,认为9·11的历史重要性大于珍珠港的美国受访者有72%,25%认为珍珠港事件更重要。 说到珍珠港,必然提到日本。“我们没有过于纠结历史,而是原谅了日本。”郝忠明说。55岁的克莱格·仪间是第三代日裔美国人。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75年过去了,很多美国人对日本偷袭珍珠港了解不多。我这一代人已经和日本建立了非常好的联系”。 的确,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美国年轻人都没有因为珍珠港事件对日本持不好的看法。巧合的是,他们在回答记者问题时都提到了德国。“就像我不会因为纳粹而对德国人另有看法一样,对日本也不会。时间会抚平很多伤痛,尽管它一直在那。”阿德里安娜这么说。居住在弗吉尼亚州的阿曼达说,她有很多来自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朋友,和日裔以及日本人接触时,她看到的是“爱和尊重”。 曾经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员的格里姆斯在2007年和2009年被两次派驻到日本冲绳等地。他说,这个经历对他很有好处,因为他本来对袭击了美国的人有狭隘的想法,但现在,他改变了看法,并且爱上了日本文化。 对于日本看法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后,夏威夷的日本移民曾被美军隔离起来,社会地位低人一等,安全得不到保障。后来,有的日裔美国人为表忠诚,加入美军对抗日本,用鲜血为日裔赢得信任和尊重。 民调显示,1949年,34%的美国人对日本持正面态度;1953年,这一数字是56%;在今年的调查中是64%,33%受访者回答“中立”,持负面印象的仅2%。 珍珠港事件的现实意义 当谈及美国人眼中的珍珠港,美国专家和一些在国际问题领域工作的美国人都强调了“美日同盟”。“我们如今把日本视为同盟和友人,这是一个可以和睦相处下去的国家,多年来美日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郝忠明的说法可谓美国官方表态的缩影。 老布什说:“当我们停下来反思珍珠港事件带来的震惊和后果,乃至二战的最终成果时,这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注定,然而并非如此。正是美国击败独裁暴君及其军队后,才使那些曾经的敌人变为朋友。我们帮助他们治愈伤口、重建他们的社会并催生出新的民主国家和自由市场经济体。如今,我们能从美日已经不仅成为朋友还是宣誓盟友的事实中振作起来。”美国总统奥巴马说,“即便是最对立的敌人,也能变成最亲密的盟友”,美日将携手维护“更和平与安全的世界”。 美日成了亲密朋友,但中国和日本依然没有彻底解决历史纠葛。当安倍确定将访问珍珠港后,国内有声音呼吁,他更应该到南京。郝忠明说,“中日关系和美日关系不同,安倍决定去珍珠港主要是奥巴马已经去了广岛,他想巩固和美国的关系”。 克莱格表示,“美国人没有忘记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历史,但我们之所以能在此基础上重建美日关系,是因为日本从来没有占领过美国,这一点和中国非常不同。”另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专家也认为,日本对美国的打击集中在偷袭珍珠港,“易于重建”,但日本对中国有“殖民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作的孽深入中国人的骨髓。另外,德国曾对纳粹的所作所为道歉,并做出愿意补偿的姿态,但日本对中国从来没有。 现下,美国媒体更关心珍珠港事件的现实意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说,二战充满了种族歧视和仇外情绪。现在,当初的某些势力依然猖獗。“我们是否正在回到珍珠港事件的前夜?”《纽约时报》担忧地称,“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英国公投决定脱欧,欧洲各国出现民族主义。如今民粹主义运动的扩散扰乱了全球政局,一些专家认为,当前气氛和珍珠港袭击前的世界氛围类似”。 |
相关阅读:
- [ 12-09]美媒:民粹主义扰动全球政治 堪比珍珠港事件前
- [ 12-09]珍珠港福特岛首次由日美联合举行追悼仪式
- [ 12-09]日团体批安倍访珍珠港系作秀 促其先去亚洲受害国
- [ 12-08]珍珠港事件75周年 日本强调称“再下不战决心”
- [ 12-08]与安倍同访珍珠港 奥巴马称此举将彰显日美和解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