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超八成男女“恐爱” 中国十大单身聚集地排名

2016-12-15 07:59:07 毛玉婷 来源:四川在线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制图/高翔

制图/高翔

这是一项日前风行于网络的单身调查所给出的结果。与之相应,不少转载媒体还刊出了国家民政局相关数据称,“中国单身男女人数已近2亿”,“全国的独居人口已从1990年的6%上升至2013年的14.6%”。

记者虽就此向四川民政部门查证相关数据未果,但随着中国第四次单身潮的到来,单身独居群体日益庞大却是眼见的事实——各种火爆的婚恋网站,相亲节目无不予以了佐证。

而就全国单身榜“榜眼”这一“殊荣”,本报记者亦征询了相关专家,并探求了单身潮的成因。仅就从业经历及感受而言,成都市家庭教育促进会专家、心理干预咨询师李旭东给出的看法是——“四川单身人口确实在逐年增多,其中又以女性居多。”

单身如潮

婚恋网站调查,超八成男女“恐爱”

今年,一家婚恋网站曾对全国9000万会员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发现,超八成单身男女有“恋爱恐惧症”,在恐恋族群中,54%的人因糟糕恋爱经历导致“恐恋”,36%的人受身边人失败婚恋例子的影响,10%的人因父母离异或对家庭亲情寡淡。

“单身,将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前婚恋网站负责人瞿伟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早在21世纪初,商家注意到单身人口增多,就开始兴起婚恋网站。随后,2008年,单身人口达到一个高峰期,但很多人并没意识到。此后,随着2010年,电视相亲栏目及婚恋网站的红火,大家才意识到,原来中国单身男女已经如此普遍。

瞿伟认为,城市范围内,单身女性更多,而在农村范围内,单身男性更多。对于单身男女而言,大部分人依然在寻觅伴侣,还有部分在不婚和要婚中摇摆,而少部分人则是绝对的不婚主义。单身男女中,又以30-40岁的结婚欲望最为迫切。40岁以上的单身男女更容易成为“终极单身者”。

“单身男女的择偶观会不断变化。”瞿伟称,总体而言,20多岁的女性最好找对象,这导致随着年龄增长,单身女性的择偶要求变得越来越低。而对男性而言,30至40岁,魅力却在增值,这导致单身男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高,进一步提升对伴侣的标准。

婚恋观念

单身只是一个现象,并不需要矫正

“30岁以前处于适婚阶段,这个阶段的男女即使没有对象,也多处在寻求对象中。”成都市家庭教育促进会专家、心理干预咨询师李旭东认为,真正的单身群体应定义在30岁以后。单身现象在大学本科学历以上更为突出,他们有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对待婚姻有着更多的情感需求。而现在许多的婚恋调查,其实也正是以这个群体作为样本的。在这个群体较其他单身群体更重视情感满足,“大概能占到六成比例”。

李旭东认为,婚恋观在28岁之前就会牢固地形成。在12-18岁阶段,初步的婚姻观会形成,在这一时期,家庭氛围影响最大。随后,在18岁-28岁的后青春期,情感经历、自身条件、机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婚姻观基本形成。造成单身的原因十分复杂,每个个体具体情况不一样。值得注意的是,在85后和90后中,一种后现代的婚姻观已经形成,不再认为结婚是一种必然。李旭东强调,单身只是一个现象,并不需要矫正。

四川剩女

四川范围内,单身女性多于男性

“四川单身人口确实在逐年增多,其中又以女性居多。”李旭东对此解释说,这源自他对婚恋网站的调查,以及他对接受咨询者人数的直观感受。他说,随着女性经济能力的提升,依附结婚取得生活来源的现象减弱,女性更愿意找到一个情投意合的伴侣,而在意中人没有出现之前,并不愿意“将就”。

单身女主要分为没结过婚和离异两类。没有婚姻经验的单身女较少地向专家咨询,过去的情感经历则成为她们单身的一大主因。而在离异群体中,单身女性现象更为突出。多数离异女性,在离婚3年以后才会再婚,几乎很难遇见离异后,三个月内再次结婚的女性。不同的是,很多男性在离婚两年内后,就会再次找到相处对象,甚至结婚。

瞿伟说,“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需求”成为单身女的一大因素。假如单身女性只是想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或者对方综合条件不错的,其实并不难办到。更多单身女性其实有着情感和经济条件的综合诉求。有些女性认为自己要求不高,比如,会员李女士,称只是想找一个对我好的人。真的推荐了人品不错的,李女士并不能接受。

“她们并非口是心非。”瞿伟说,实际上,她们并不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许多大龄男女会突然闪婚,很大程度上,也是“突然明白了自己的定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