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国粮去库存须推进流通市场化改革

2016-12-13 07:19:46 黄艳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在《经济参考报》记者近几年的调研中,一些“老粮食人”坦言,周期性的丰紧矛盾实际上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彻底的结果,本质上讲,在国家粮食收购环节仍是计划经济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全国粮食总产量不断增加,到199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冲上历史新高,突破5亿吨大关,提前实现“九五”计划确定的粮食产量目标。此后连续三年保持稳定,1999年我国库存消费比达到62%。

进入2000年、2001年,粮食产量开始连年降低,到2003年当年全国粮食总量将至4.31亿吨。2004年,粮食安全成为全国最为关心的问题,国家实行托市收购政策,对农民产粮进行托底收购,粮食生产再次进入“连增”模式。2007年以来,国内粮食产量连续9年突破5亿吨大关,2012年又开始出现市场低迷、库存高企的情况。

由紧到丰,由丰到紧,这种周期性的矛盾长期困扰我国粮食安全。相比紧缺,高库存可谓“甜蜜的负担”,但是这个负担不处理好、解决好,是会影响整体粮食安全的。

回顾高库存的成因,2004年国家开始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此后,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国家逐年提高最低收购价,2014年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46元、65元、66元和80元,增幅分别达到64%、93%、92%和106%。

价格连年上涨,于是国产粮入国库。由于最低收购价制度执行的是顺价销售,市场并不认可国家定价,最后导致仓库充盈,进而部分地区仓容异常紧张。随之而来是巨大的财政压力和超期储存后的难以估量的经济折损。

而且,高库存内部也呈现出三个不平衡:区域不平衡——东北最严重,而中西部相对缓和;品种不平衡——普通品种尤甚,而优质品种基本没有库存积压问题;种类不平衡——玉米最为严重,而小麦、水稻紧随其后。

所以解决高库存问题,光调整出库政策设计,只是由表到表。同时,一刀切的政策也不能适用于整个粮食行业。去年至今,国家大力推动粮食供给侧改革,这实际是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生产升级和优化。如果推进得力、效果如愿,那么在一定程度能缓解高库存的问题。

加快推动粮食流通体制综合改革,才能以理顺根本,抓住关键,从源头上切断高库存的制度根源,同时建立和保持正常科学的粮食库存。近年来的粮食观察中,不少业内权威专家提出,最低收购价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农业补贴制度。这项政策在美日等国都曾经使用过,它有一定的历史阶段性,随着农业生产发展、全球粮食新形势、国内粮食新问题的出现,这项政策必然要做出调整,直至将来的取消。

最低收购价制度,有两个核心内涵:国家定价和托底收购。其中价格是影响整个行业的因素。在整个产业链中,原料层面的价格市场说了不算,直接带来行业僵而不死,缺乏竞争力。托底收购,主要是解决“卖粮难”问题,让中国不出现资本主义社会“倾倒牛奶”“火烧棉花”之类的情形。政策兜底的好意很明显,但是当“底”价变成“顶”价,托底收购就变得不可持续,

在新的综合性改革中,仍然要解决这两个层面的问题:价格和兜底。

价格要坚持走市场化道路,这样才能让粮食行业更好地融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中,分享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系下资源配置权利,提升全球竞争力。当前在棉花、大豆等实行的目标价格制度,相对来说是对符合市场化改革方向的政策选择。

而兜底则体现了粮食不是单纯商品的属性,它还是人最低生存需求。兜底政策必须保证粮食的数量安全和价格安全。在这方面,既要调整当前的最低收购政策,还要完善强化监管、监督的市场管理制度,防止市场之手导演出囤积居奇、粮价贵过肉价此类现象。记者 黄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