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期间,国家粮食局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粮食减损增效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等活动,讲解了粮食种植、收获、储藏科技知识以及节粮减损知识等。 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各个环节的粮食浪费损耗现象仍然存在。据测算,我国粮食产后仅农户储粮、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每年达700亿斤以上,相当于两亿人1年的口粮。 在减少餐桌上浪费的同时,餐桌外的浪费也不容忽视,从收获到加工,粮食主要浪费损耗在哪些流程?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减少损耗?我国粮食减损增效有哪些成效?记者走访多地进行了调查。 粮食收割过程 不当易有损耗 湖北襄阳宜城市的李维全与人合作成立家庭农场,流转了1600多亩土地种小麦。“每年收成不错,平均亩产1000斤多一点。”李维全说,“机械化收割省事省力,但还是有一些浪费,挺心疼的。”由于秸秆倒伏、地块高低不平、收割机来回擦碰,一亩地大概损失30斤左右的粮食。 一位长期在农机部门工作的干部告诉记者,收割机的性能和收割速度是导致浪费的主要原因,一些收割机司机为了赶效率,收割时机器行进速度普遍高于正常要求速度,往往导致米粒还未与秸秆彻底分离,就被抛出收割机外。 应城市义和镇二湾村种粮大户丁水坤流转的土地主要靠人工收割,农忙时节最多时要请20多名工人。丁水坤说,“大家一镰镰地割,虽然慢,基本不会落下麦穗稻穗,没人舍得丢。”但同时,粮食熟透后,人工收割、堆垛时可能会脱粒,直接掉到地上。收割后晒在场院或者公路上,风吹日晒都会造成浪费。 科学储藏粮食 小心虫吃鼠咬 粮食收割后损失最大的环节是农户储存。据国家粮食局此前抽样调查,农户储粮损失最严重的为东北地区,平均约为10.2%;其次为西北地区,约8.8%;长江中下游和黄淮海地区分别约为7.4%和5%。农户储粮损失中,鼠害造成的损失最严重,造成损失的根本原因是储粮设施简陋,储粮条件差,缺乏科学技术。 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仓容缺口较大,据测算,东北粮食核心产区仓容缺口一度达500亿斤,部分地区采取露天储粮,河南、河北、山东等其他粮食主产区基层粮食收储网点严重萎缩,西部地区、山区、库区、边远地区的不少县无库、无店、无人;而已建仓库中,许多危仓老库带病储粮隐患大。 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料甸镇新发村村干部曾介绍,一些村民基本没有专门的存粮工具,一般就是把地里收回的粮食直接晒在庭院的地上,俗称“地趴粮”。这样屯粮,难以避免粮食因受潮、发霉导致的损耗,同时也容易遭受老鼠的侵食。 对此,国家粮食部门推广粮情检测、横向通风、充氮气调和环流冷却等储粮新技术,全面修复“危仓老库”,加强东北地区等主产区新建仓容建设,截至目前,共新建仓容约1450亿斤,维修改造“危仓老库”约2460亿斤。截至去年底,各地粮食部门在全国为农户试点配置了近1000万套标准化科学储粮装具,使这些农户的储粮损失率平均下降6%,每年为农民减少粮食损失23亿斤。 合理散装运输 避免运输损耗 近年来,粮食产销衔接、跨省流通、区域调剂任务越来越重,但我国粮食流通过程“散装、散运、散储、散卸”的四散化比例较低,原粮从收购环节到加工环节需要反复经过打包、拆包、再打包的过程,浪费比较严重。 “袋装公路运输或火车袋装运输粮食的损耗一般在3‰,而公路散装运输粮食的损耗不会超过1.5‰,损耗基本可以降低一半。”河南豫粮金运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麻峰告诉记者,“河南每年小麦、玉米总产量在1200亿斤左右,按商品率50%计算,可流通量约600亿斤,如果实现散装专业车辆运输,每年可以节约粮食约4.5万吨。” 据河南省粮食交易物流市场董事长屈新明介绍,河南自2005年以来就开始推广原粮散装运输,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专业粮食散装车由于专业度过高,牺牲了配货能力,造成很多放空,浪费了能源。另外,专业粮食散装车的最佳运输半径在200公里以内,长途运输还不具备与火车竞争的能力。 “一辆专业粮食散装车的价格约为四五十万元,对于一些小的物流公司来说,成本比较高。因此,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改装粮食散装车,虽然从功能上来说满足了散装要求,但是专业程度不高,更容易造成粮食的二次污染和损耗增加。”屈新明说。 近年来,粮食部门推广散粮汽车、内河船舶等新型专用运输工具和散粮成品粮集装箱、面粉散运专用车等集装运输装备及配套装卸设施,努力减少运输装卸中的洒漏、受潮、霉变和污染,粮食运输损耗率平均下降了2%。 粮食过度加工 营养少还浪费 在购买食材时,许多消费者十分看中粮食的卖相,追求“精、细、白”。这些看起来卖相极好的粮食其实经历了多次加工过程。据测算,我国在粮油加工环节造成的粮食浪费达150亿斤以上。 卖相好的粮食就一定健康吗?专家介绍,以大米抛光为例,大米厂加工工艺普遍都在二次抛光以上,而每增加一次抛光,导致出米率降低2—3个百分点,增加至少10度电耗,同时导致多种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成分的损失。 国家粮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合理确定加工精度,严格限制过度加工、过度抛光和过度包装,在充分考虑加工和消费两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制定既符合卫生质量标准又有良好口感、节粮降耗的粮油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体系,改变片面追求“精、细、白”的消费倾向。同时将以“节粮减损、营养健康”为原则组织修订大米国家标准,按修改后的大米国家标准测算,每年可减少加工环节大米损失250亿斤左右。 |
相关阅读:
- [ 10-20]中国年35%粮食被浪费 餐桌外浪费一年700亿斤
- [ 10-20]坚决堵住 餐桌外的“跑冒滴漏”
- [ 10-19]中国每年生产粮食35%被浪费 餐桌外浪费达700亿斤
- [ 10-19]评论:坚决堵住餐桌外的“跑冒滴漏”
- [ 06-06]诺曼底登陆纪念日迎多国首脑 美俄成餐桌外交主角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