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长江生态环境 构建绿色生态廊道
2016-12-02 18:51:19 来源:华龙网 责任编辑:陈虹虹 陈虹虹 |
分享到:
|
“我们栽种的是红橘,不仅能改善我们这里的生态环境,今后还能多一份收入。”11月20日,在长江北岸的万州区小周镇,不少村民在忙着栽种树苗,他们已为此忙了一月有余。 虽然天气已渐趋寒冷,但这样的景象,在我市各地仍然随处可见。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步伐明显加快。如今,在长江两岸,一条绿色生态廊道已悄然成型。 “三步走”,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绿化长江,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中央交给重庆和长江上游相关省市的重要任务之一。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抓长江生态保护”;要“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为我市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指明了方向。 1月11日,市委书记孙政才在全市干部大会上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提出明确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守住耕地、林地、森林三条红线,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随后调研我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时,孙政才再次强调:“全市上下要更加自觉地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大历史责任。” “围绕这一目标,我市确立了‘三步走’的建设思路。”市林业局局长吴亚介绍,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一个综合性目标,也是一个长久而持续的过程。因此,按照我市实际情况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构建起长江两岸的绿色生态廊道,这是最核心的重点区域;第二步是构建起22个库区区县的生态屏障;第三步则是进一步扩大范围,构建起涵盖全市的生态屏障。 自此,我市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定位,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任务和路径,明确各地的林业发展定位,使各地统一了认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地位更加突出,各项工作推进更加有力,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构建和完善夯实了基础。 抓保护,坚守林地、森林、湿地、物种保护红线 改善长江生态环境,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共抓大保护”至关重要,这也成为我市在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时,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 湛蓝天空映入湖底,青山绿树、亭台楼阁与湖水相映成趣,水鸟尽情飞翔、嬉耍——在开州区,位于城市边缘的汉丰湖得益于较好的保护,已成为当地最美生态的代名词,让不少游客流连忘返。 “不管是森林还是湿地,都是我们保护的重中之重。”吴亚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五个决不能”的底线要求,划定林地、森林、湿地、物种保护等生态保护红线,并制定出林业生态保护红线分类管理办法、区划技术规范和管制措施,将其“落图”,最终实现了“一张图”管理,有效杜绝了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产生。 如今,我市已构建起以21个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25个市级以上湿地公园、88个市级以上森林公园、72个国有林场为骨架的生态保护体系,9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在此基础上,我市进一步加强天然林保护、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保险等工作。到今年,我市已拥有航空护林直升机4架,无人机系统两套,全面构建起涵盖卫星、直升机、无人机、视频监控系统、地面人员巡护的立体防火体系,森林火灾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森林火灾受害率始终控制在0.1‰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森林保险面积达4500万亩,全市4500多万亩天然林全面落实了管护责任。这些措施的综合施治,对保护好我市现有的生态资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发挥了巨大作用。 重修复,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增加26个百分点 如果说保护是维持现有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那么,修复就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必要举措。我市在明确“三步走”的建设思路后,首先启动了最核心和最重要的长江两岸绿色生态廊道建设。 云阳县盘龙街道活龙村位于长江岸边,过去,由于大量的“开荒种田”,不少地方的土地裸露在外。随着退耕还林工程、三峡库区植被恢复项目的实施,如今,这些裸露的土地被成片的果树覆盖,绿意盎然。 “通过几年的努力,如今我们基本完成了长江两岸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市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处处长向国伟说,依托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植被恢复、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我市加快了长江两岸的生态修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使长江两岸的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 目前,在长江两岸(即长江及支流第一层山脊范围内),我市已完成营造林334万亩,基本形成滨江景观林带、中山产业林带、高山防护林带的“三带”景观,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提升26.8个百分点,达到49%。 在此基础上,我市继续加快了长江生态环境的修复步伐:今年,我市抓住春季造林、秋季造林的每一个有利时机,全力推进“扩展至库区和全市”的生态屏障建设,全年共完成营造林52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28万亩,封山育林93万亩,退化林修复86万亩,森林抚育219万亩,不少地方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质量得到大幅改善。 “生态保护与修复‘永远在路上’,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吴亚说,下一步,我市将在生态保护与修复上,继续“加担子、抢机遇、扎实干”,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