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产业扶持"呈六大怪现状:一些企业咋成扶不起的"阿斗"

2016-11-25 19:22:17  来源:半月谈  责任编辑:李霖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举全县之力发展XX产业”“让XX产业成为我们的支柱产业,土地、财税、信贷要全力支持”,在基层采访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慷慨激昂的宣示。政府为了发展经济、扶持某些特定产业而制定一系列政策,这是正常而必要的,也是国内外的通例。在实际工作中,产业扶持政策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中,也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许多地方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扶持不能没有制度边界。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一些地方产业扶持问题重重,财政补贴变形走样,投资融资管理松弛,导致有些产业扶持的结果“千奇百怪”,令人扼腕痛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无论是成功的案例还是沉痛的教训,无不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推进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中,行政力量千万不能替代市场规则。市场的“优胜劣汰”,既是企业成长壮大的正道,也是产业结构转型的第一动力。

在产业扶持中,政府的作用该如何发挥,如何让被扶持的产业蒸蒸日上,如何杜绝各种怪现状,考验着各地的管理水平与治理智慧。

  越扶越倒:一些企业咋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记者在一些省市调研了解到,由于一些基层政府在政绩观念、发展规划、审核考评等方面存在问题,部分企业在利益驱动下把更多心思和精力放到了报项目、争资金上,反而缺少了做产业、做企业的内生动力,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依赖“喂养”的企业能走多远

说到产业扶持就不能不提光伏。得益于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的扶持,我国光伏产业从无到有,产能一度占到全球70%以上,风光无限。前些年,一些地方政府鼓足干劲发展光伏产业。

中西部地区一家光伏企业在发展初期,当地政府在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让其得以快速发展。然而,受全球经济衰退、无序竞争加剧等影响,2011年后,这家企业陷入发展困境,负债率一度超过200%。

在这家企业严重资不抵债时,当地仍不遗余力予以帮助。上级政府牵头设立20亿元的发展稳定基金,用于解决危机。随后,通过政府介入协调,由多家银行组成的银团又给了这家企业20亿元贷款。

但由于亏损严重,这家企业最终仍未逃过破产重整的命运。记者了解到,破产重整前,这家企业的综合负债总额为400多亿元。破产重整后,各方损失巨大。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获得了不少地方政府的青睐与推崇。但在地方财政资金的精心“喂养”下,一些地方出现“奇葩”现象,让人大跌眼镜。

占地700多亩、号称计划投资50亿元的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速达公司)电动汽车项目,宣称2015年建成投产后每年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超千亿元,将“再造一个三门峡”。因为是政府扶持产业,速达公司被三门峡市照顾得“无微不至”。该电动汽车项目除了获得省里2000万元的研发经费之外,三门峡市政府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由市财政借款给速达公司1亿元用于纯电动汽车项目,市政府还动员相关部门施以援手。

然而记者最近发现,这家公司在长达五年多的时间里,没能自主生产出一台纯电动汽车。几年前,三门峡市以政府采购的形式,从速达公司购买了数十辆电动汽车,用于奖励部分政府部门。没有开工生产,车从何来?一位从速达公司辞职的技术人员说,速达公司的那些纯电动汽车,都是在外组装的,成了他们对外展示“实力”的道具。依靠当地政府“输血”生存的速达公司,耗费了大量公共资源和社会财富,如今僵而不死,让当地政府头疼不已。

没有财政补贴,企业就活不下去的例子并不鲜见。记者在一家企业采访时了解到,该企业获得的政府扶持资金累计已经超过5000万元,但企业每年都亏损,如今固定资产连1000万元都不到。

有一家企业更让人称奇。这家企业号称每年利润有几百万元,表面看日子过得蛮滋润,但细问后才知道,这家企业每年获得的财政补贴超过1000万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