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中国确定5G网络商用时间表 最快2020年正式商用

2016-11-23 07:00:17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李霖   我来说两句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从多个权威渠道获悉,我国5G网络商用时间表已正式出炉。根据工信部、中国IMT-2020(5G)推进组(以下简称“5G推进组”)的工作部署以及三大运营商的5G商用计划,我国将于2017年展开5G网络第二阶段测试,2018年进行大规模试验组网,并在此基础上于2019年启动5G网络建设,最快2020年正式商用5G网络。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从5G推进组获悉,我国将于2017年展开5G第二阶段测试,并预计于当年年底完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则透露,在完成第二阶段测试后,将会于2018年进行大规模测试组网。在相关国际机构公布5G正式标准后,进入网络建设阶段,最快于2020年正式商用5G网络。记者还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如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三大运营商有望于2019年启动5G网络建设,网络建设总规模将和现有4G网络规模相当,预计整体投入超过5000亿元。

事实上,我国早已制定了5G网络的商用路线图。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介绍,我国5G基础研发测试将在2016年到2018年进行,分为5G关键技术试验、5G技术方案验证和5G系统验证三个阶段进行。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透露,三大运营商和国内电信设备企业将联手稳步推进各项试验,包括实验室测试、小规模外场以及后续的规模网络试验;此外,还将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推动首个版本的5G标准在2018年公布,为我国正式商用5G网络奠定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目前技术发展趋势,5G将形成全球统一融合的单一标准。这意味着,如果我国企业提出的相关标准在整个5G标准中所占比例越大,在未来5G和相关各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上,我国企业就能获得更大的全球产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由于我国企业已在5G领域深耕多年,获得5G主导权的可能性极大。此前,由我国提出的IMT-2020(5G)标准化研究工作提案,已获得世界电信标准化全会批准并形成决议;近期,我国主推的Polar Code(极化码),又正式成为5G重要的编码方案之一。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上述成就意味着我国已拿下5G标准的半壁江山,有助于我国获得5G标准和产业的主导权。

业内普遍认为,5G网络一旦正式商用,除了会使通信业进入新一轮发展期外,还将带动多个规模万亿级别的新兴产业。多个市场机构预测,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家居、无人机等典型的物联网细分行业,在技术和应用层面上已相当成熟,但现有4G网络的通讯能力大大限制了上述产业的发展。随着5G的正式商用,网络问题将迎刃而解,上述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产业也将随之崛起。此外,芯片、电子元器件、软件、智能硬件等产业链上下游也会进入升级期,其创投机会同样不可限量。

正因为关系多个万亿规模市场,国内外厂商在5G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获悉,手机芯片制造商高通正在加快5G手机芯片的研发,此前已公布了全球首个5G基带,预计到2018年将根据最终的5G国际标准,正式推出量产的5G手机芯片。爱立信年中已和韩国SK电信、德国电信等运营商开展了全球首例横贯大陆的5G测试,并计划在韩国和德国部署试验5G网络。诺基亚和上海贝尔也表示,已正式完成重要的5G技术开发和验证,目前正在根据用户需求,开发相应的5G网络解决方案。此外,上述国外电信设备制造商,还推出了包括车联网、无人机、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多项5G应用和解决方案,在具体的商用领域具有不小的优势。

国内企业同样在积极推进各类5G应用落地。中国移动介绍,由国内多家企业参与的5G联合创新中心目前已经有42家成员,包括5家通信设备厂商、9家终端/芯片类厂商、5家仪器仪表厂商、18家垂直行业厂商以及5家垂直领域创新创业型企业。其研发领域涉及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云端机器人、虚拟/增强现实等六大领域,部分应用已达到商用阶段,将会在后续的网络测试和试商用中,进行验证和推广。

业内普遍认为,国内外企业在5G领域的竞争结果,最终将由5G网络的商用情况决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标准部高级工程师李芳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随着我国5G网络测试、建设、商用按部就班地展开,将加速我国5G技术的应用,这能够确保我国的5G标准主导权最终转化为产业优势,为各类产业链企业参与未来市场竞争提供必要支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