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研究所招募数字货币研发人员的消息登上各大财经媒体的头条。这意味我国央行对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已步入正轨,用不了多久,央行可能就要推出法定数字货币,代替现在老百姓手中的一张张人民币纸币。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到银行取钱时,大堂经理或许会笑容可掬地问:请问您是取实物现金,还是取数字货币?那么,央行为什么要推出虚拟的数字货币?数字货币与比特币、Q币有啥不同?数字货币面世后,纸币还花的出去吗? 数字货币方案已完成两轮修订 近日,有媒体从中国人民银行直属单位2017年度人员招聘岗位需求中发现,央行直属的印制科学研究所将招录6名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的专业人士,从事数字货币及相关底层平台的软硬件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开发工作,以及数字货币中所使用的关键密码技术,对称、非对称密码算法、认证和加密等。具有系统架构设计经验、区块链技术开发或应用经验、大数据平台开发经验者优先。招聘条件显示,应届生或社会在职人员均可,并且社会在职人员户口不限。 随即,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备组组长、科技司副司长姚前公开表示,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原型方案已完成两轮修订。姚前称,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的目的是替代实物现金,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至于何时能推出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现在并没有一个时间表。招聘需求的发布和姚前的表态是央行自今年1月20日表示已成立专门研究团队、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以来,时隔10个月再度释放明确信号,表明要坚定不移推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立场。 事实上,央行对数字货币的研究从两年前已经开始。人民银行从2014年起就成立了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专门研究小组,对数字货币相关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论证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2015年又充实力量,对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数字货币发行流通环境等进一步深入研究,形成了人民银行发行数字货币的系列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成果,有的已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专利申请书,有的则以专题形式择要在《中国金融》发表。今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召开,央行表示要进一步明确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战略目标,做好关键技术攻关,研究数字货币的多场景应用,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风潮席卷全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和移动支付场景越来越多,世界各国都在研发自己的法定数字货币,积极拥抱无现金化时代。 丹麦在“无现金化”方面走在了全球的前列。从2014年开始,丹麦中央银行已决定停止印刷纸币,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支付。据独立支付业务运营商WorldPay的报告显示,银行卡支付已经成为丹麦的主导型支付方式。2012年,丹麦就已实现了84.2%的交易均通过银行卡完成。同时,电子钱包支付增长显著,三分之一的丹麦人使用丹斯克银行的“手机付款”应用软件。因此丹麦政府计划从2016年1月开始,服装店、餐馆以及加油站等商户就可以拒绝接受现金,不过这项提议还在等待议会投票通过。 丹麦的邻居瑞典正在研究何时推出“电子克朗”。就在本周11月18日,瑞典央行副总裁塞西莉亚称,瑞典央行将考虑各种问题,包括技术、法律、实施和安全问题,并期望在两年内作出是否发行“电子克朗”(ekrona)的决定。塞西莉亚表示,央行有信心,经过两年的评估阶段后,就将禁止流通实物现金,成为第一个完全使用“数字现金”的社会。 今年1月2日,英国央行总出纳维多利亚·克莱兰表示,英国央行也在研究考虑是否由央行来发行数字货币,目前研究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安迪·霍尔丹表示,改用数字货币将是“伟大的技术大跃进”。美联储近几年来也在不断深入分析数字货币,研究其特性、影响、背后的技术支持和对数据进行分析。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钱佳琪等人指出,从货币发展趋势来看,货币本身所表现的具体形态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货币越来越向一种符号的方向去发展,货币本身不一定非得要有价值。货币由实物货币逐渐向信用货币转型。这是数字货币能够取代纸币的根本原因。 |
相关阅读:
- [ 11-16]央行研发法定数字货币系统 未来同纸币并存流通
- [ 11-14]10月货币市场成交量45.5万亿元 同比下降3.5%
- [ 11-11]央行: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1.95万亿元
- [ 11-09]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出炉 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 [ 11-09]美元对多数主要货币汇率8日上涨
- [ 11-09]央行发布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首次回应汇率和房价之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