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以钢铁产业为第一支柱产业的河北,曾为此付出过沉重的环境代价,“节能减排”因此被全省上下重视,2013年中央再下硬指标,要求河北在未来5年压减钢铁产能6000万吨。环境就是民生、指标就是命令,河北决心彻底改变既有产业结构,勠力完成产能压减任务。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河北压减产能转型升级问题,李克强总理指出,可以支持一些比较有优势的产业走出去,走出一条产业转移、产能合作的新路子。“有中生新”“无中生有”,河北压减产能靠的是自律升级,靠的是创新转型。“壮士断腕去产能”,至今,河北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超过钢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工业发展新引擎;污染天数逐渐减少,老百姓获得感逐步增强。在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人民网深入河北,探访燕赵大地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动能的鲜活样本;记录京畿之地为民绿水青山,也争金山银山的时代故事。 “刚得知要转岗时,心中满是彷徨和沮丧。全新的环境、不同的工种,在基层磨剑十年到再出发,觉得前景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原是河钢集团宣钢公司一钢轧厂天车岗位工人的余航,在今年7月份转到了公司旗下的检修公司工作。 后来借助岗前培训和扎实的技能功底,余航仅用1个月就适应了新工作,还牵头完成多个技术改进项目,累计创效达5万余元,这位转型非钢产业的“钢城老兵”在新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 一名钢铁工人的转型故事折射出了一个钢铁大省的蜕变历程。分析2016年上半年河北省国民经济形势,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规模首次超过钢铁工业,成为全省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改写了“铁老大”一枝独秀的产业历史,而在未来的产业竞技中,二者的差距还将继续拉大。 钢铁产业交出“头把交椅”,表明河北在完成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培育了新动能,而“做活、做绿、做新”的河北经济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正徐徐展开。 “倒下是为了更好地站起来” 图为河北化解过剩产能集中拆除行动的邢台沙河市现场。 2013年11月,河北拉开了化解过剩产能的序幕。唐山、邯郸、承德等地集中拆除了10座高炉、16座转炉,共压减炼铁产能456万吨、炼钢产能680万吨,涉及8家钢铁企业; 2014年2月,在第二次集中行动中,唐山、邯郸、邢台等地拆除16座高炉、3座转炉,压减炼铁产能671万吨、炼钢产能149万吨; 2016年7月,河北开展史上最大规模化解过剩产能集中行动,拆除6座高炉、8座转炉,压减炼铁产能312万吨、炼钢产能486万吨,此外还包括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焦化等产业的压减产能任务,共涉及8个地市的35家企业; …… 钢铁产业曾是河北的看家产业、“金主”产业,但钢厂大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却让附近居民忧心忡忡,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路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负担。中央有要求、群众有呼声,本着治理大气污染的根本性措施,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河北发出的号令振聋发聩、推进的步伐铿锵有力。 图为今年7月9日,邢台沙河市金安实业有限公司工人在拆除平板玻璃生产线。 “军令状”再来。从2013年至2017年的5年时间内,中央下达给河北的任务是压减钢铁产能6000万吨、煤炭产能4000万吨、水泥产能6000万吨和平板玻璃产能3600万标准箱,压减任务量位居全国第一。 “此前,经过几年努力,河北已经淘汰了1368万吨钢铁、8500万吨水泥、2060万标箱玻璃的落后产能,提前两年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现阶段压减的这些产能,大多符合国家产业标准。但为了治理大气污染,为了腾出发展空间,河北必须壮士断腕,义无反顾地推进。”2014年6月,河北省长张庆伟在接受采访时掷地有声。 为确保压减钢铁产能的任务按时保量完成,河北将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纳入对各级党委、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省政府分年度与各设区市政府、河北钢铁集团签订责任书,并加强考核督导。 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不缺位。河北为压减钢铁产能开出四条“良方”:一关,按照国家标准强制关停一批;二压,实行差别水价、电价,严格土地、环保执法,提高落后钢铁产能的运行成本,发挥市场的倒逼机制,退出一批;三转,有条件的企业转产其他领域或去海外发展;四并,通过企业兼并重组,扶优汰劣,削减劣质资源,整合优势资源。 图为今年10月,唐山市化解钢铁过剩产能集中行动的丰润区现场,工作人员正在给生产设备贴上封条。邢丁摄 产能压减任务的目标年限将至,今年5月,河北召开钢铁煤炭去产能攻坚战动员会,河北省政府与相关市、部门和企业签订了化解过剩产能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今明两年和“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 截至目前,唐山和邯郸两市公布已完成今年省里下达的化解钢铁产能任务;张家口和廊坊确定了地方钢铁产能全部退出的时间节点;石家庄通过转型升级向高端、承德通过“矿老板”集体转型闯新路、邢台通过推进重点行业去产能等措施力争完成年度压减计划。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