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实施网络强国战略 加速经济创新驱动

2016-11-16 10:09:37  来源:宣讲家网  责任编辑:李霖   我来说两句

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对于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2016年10月9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进一步强调实施网络强国战略。2016年7月,世界经济论坛在日内瓦发布《2016 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报告以“网络就绪指数”为依据,对139个国家的信息通讯技术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排出名次,中国排名第 59位,位居世界中游水平,与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相称。为此,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应尽快改善互联网商业和创新环境,夯实网络基础设施,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提高个人互联网应用水平,提升网络经济影响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一、改善互联网商业和创新环境

我国互联网管理职能分属不同的政府机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尚未形成推进互联网发展的合力。一些互联网企业反映“婆婆多,但没有娘家”。互联网企业设立和业务发展涉及多个行政审批部门,审批时间较长、程序复杂、要求苛刻,不适应互联网行业技术新、变化快的特征。

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创新非常活跃的行业,新事物层出不穷,而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方面略显滞后。有些法律法规条款已不适应互联网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阻碍着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例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分享经济”,而我国现有一些法律法规是按“独享经济”模式制定的,亟待修改和完善。政府部门向社会开放公共数据资源,可以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而我国尚未出台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方面的法律法规。

我国互联网行业还存在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现象,互联网市场秩序亟待规范。例如,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凭借资金、技术、行业话语权等优势,对有独特商业模式和业务的中小型互联网企业,采取高薪挖人、快速模仿等手段,使得许多中小型互联网企业不敢创新、不愿创新。有的互联网企业通过控制资源或采用技术手段限制竞争对手,恶意诋毁竞争对手。

互联网企业提供的是服务而不是产品。我国实行“营改增”后,有些互联网企业“进项税”抵扣少,反倒增加了税负。互联网企业不像工业企业那样拥有厂房、生产设备等大量固定资产,而主要是采用“人脑+电脑”的经营模式。我国现行金融体系难以适应互联网企业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例如,互联网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可抵押的固定资产少,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今后,要深化互联网行业的行政监管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互联网管理体制机制。在互联网行业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实现互联网行业管理模式从“前置审批”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废止不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或修改相关条款,补充新的条款。加强互联网行业的反垄断工作,规范互联网市场竞争。针对互联网行业制定合理的财税、金融政策,减轻互联网企业税费负担,提供适合互联网行业的投融资产品。

二、夯实网络基础设施

近年来,我国网络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城乡差距明显,网速慢、资费高的现象依然存在,需要加快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建设高速宽带网络,推进“三网融合”和网络提速降费。适时深化电信体制改革,推行“网运分离”。

对于城市,与水、电、气等市政管网一样,网络也是重要的生命线。为此,应把网络基础设施作为市政基础设施之一,纳入城市规划范畴,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维。建立和完善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探索通过PPP促进民间资本参与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对于农村,应把互联网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加快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把农村互联网发展与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改善农村教育和医疗条件等工作结合起来。许多贫困地区的农村有特色农产品,而且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如果能够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出去,就可以脱贫致富。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如果能够时常与远在他乡的父母进行网络视频聊天,可以慰籍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发展远程教育、慕课(MOOC)和远程医疗,可以快速改善农村教育和医疗条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