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扶贫观:最是扶贫放不下 浓浓牵挂暖民心
2016-11-15 16:51:32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责任编辑:林晨 赵舒文 |
分享到:
|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与村民促膝交谈。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走访时,苗族石爬专大娘家里没电视,认不得总书记,她问习近平:“该怎么称呼您?”习近平称石爬专为大姐,回答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40多年来,从梁家河知青开始,历经村支书、正定县委书记、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工作岗位虽然在变化,而他花精力最多的是扶贫,足迹遍布了中国大部分贫困地区。 “花的精力最多”:人生历程中从未忘却 2012年12月29日,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严寒,习近平在元旦前夕来到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阜平县,考察革命老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这是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继视察改革前沿城市深圳后,国内考察的第二站。 “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这是他始终牵挂和持之以恒推动的工作。 上世纪60年代末,不到16岁的习近平在陕北农村梁家河,与村民们一同生活了七年,中国农村的贫困面貌给他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我当时和村民们辛苦劳作,目的就是要让生活能够好一些,但这在当年几乎比登天还难。”如何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成为他一直挂念的事情。 上世纪90年代,习近平在福建省宁德担任地委书记,当时闽东农村群众连温饱都是问题,他将工作两年以来的调查、报告、文章汇集成《摆脱贫困》一书,要求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干部的基本功,强调“滴水穿石”的精神,提出“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点明“经济是基础是中心”。项南在书的序言里写道:“近平同志有些想法,是想得很深、很细的”,“不搞花架子,真正把心贴在人民身上”。 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期间,习近平为组长的“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正式成立。20年来闽宁联席会议从未间断,确定对口帮扶项目、开展医疗扶贫、开通飞机航线、展开教育支援合作......对口帮扶的领域涉及方方面面,承诺的协作事项件件跟踪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国内考察半数以上涉及扶贫开发,从云贵川到东三省,从千里冰封的内蒙古到革命老区遵义,“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到乡亲们家中,同他们聊天。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 习近平始终牵挂着贫困群众,贫困地区脱贫开发取得的成绩,也希望与总书记一同分享喜悦。 |
相关阅读:
- [ 11-15]习近平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温情瞬间
- [ 11-14]习近平特朗普通电话传递什么信号?
- [ 11-14]习近平访问拉美 中拉关系将进入新阶段
- [ 11-14]三访拉美,习近平筑牢中拉友谊根基
- [ 11-14]习近平签署命令 追授张超“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荣誉称号
- [ 11-14]习近平同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 [ 11-14]习近平:摆脱贫困
- [ 11-13]习近平最牵挂的一群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