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中国留学生代购调查:效仿跟风入行 绝大多数是女生

2016-11-07 06:45:0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李霖   我来说两句

  在淘宝网上搜索“留学生代购”,会出现大量的条目信息。

近年来,留学生做代购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电商平台、社交软件都成为留学生做代购的媒介。那么哪些原因使得他们纷纷做起了代购?

留学生代购现象普遍

代购商品的种类集中

留学生代购在近年来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无论是留学欧洲、北美、澳大利亚,还是留学亚洲,代购已经成为中国留学生中非常普遍的现象。

代购就是代理购买,留学生代购一般指留学生在国外为国内人员代理购买商品,并将商品运回国内,最后将商品交给消费者的行为。

在淘宝网上搜索“留学生代购”,网页会迅速显示出上百条留学生代购信息。代购的地区包括韩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等多个国家;代购的商品种类有化妆品、服饰、奢侈品、奶粉等。

除了淘宝等电商平台上有着非常多的留学生代购平台,微信朋友圈、微商是留学生代购的另一个集中地。留学生在微信朋友圈里做代购,一般会实时地更新商品信息,通过将商品图片、商品相关信息发布朋友圈,将信息传输给朋友圈里的潜在顾客。

现读大学本科三年级、在意大利圣心天主教大学交流的刘晓敏(化名)介绍,在意大利的留学生中很多人在做代购,她也是其中的一个。“我是我们这批同学中第一个做代购的,主要做包包等奢侈品代购。同学见我赚了一些零花钱,也都做起代购来了,她们主要做化妆品代购。”刘晓敏说。和刘晓敏一起到意大利交流的中国留学生中,差不多10个留学生就有3到4个人做代购。因为地处米兰这样的时尚之都,所以代购的商品以奢侈品和化妆品为主。在做代购的留学生中,绝大多数是女生。

代购缘由呈现出相似性

金钱、人际、体验成首选

这么多留学生做代购,原因不外乎追求利润、增加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扩宽人际圈。

现留学于德国,主要做德国钢笔代购的刘则铭(化名)介绍,之所以选择做代购,主要原因是代购能够比较轻松地赚取可观的收入。“我现在靠代购来养活自己,也挣了不少的钱。”刘则铭说。他不愿意透露靠代购获得多少收入,但他表示毕业后很可能会专门做德国代购。刘晓敏保守地介绍到,她通过做代购每个月平均能够获得2500元的利润,这对于一个留学生来说,是一笔赚起来比较轻松的额外收入。

除了能够在代购中获得一笔不菲的零花钱,能够认识不同圈子的人、扩宽交际圈也是留学生代购的一大动力。刘晓敏说:“我在代购过程中认识了很多人,很多都是我朋友的朋友,我的朋友也会在他们微信里帮我宣传,他们的朋友通过找我代购,很多也成为了我的朋友。这些人有金融行业的、事业单位的,也有教师、个体经营者,我觉得做代购是认识新朋友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还有一部分人主要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而做代购。“我做代购主要是为了体验一下代购的生活方式,赚钱不是我最主要的目的,但也是客观的收获。”现在意大利留学并从事代购的王雪(化名)说。

效仿跟风做代购

游走在法律边缘

很多留学生做代购,是出于对他人代购行为的效仿和跟风。

王雪介绍到,自己做代购主要是因为身边很多人也在做代购。“身边的同学都靠代购赚了不少的零花钱,代购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所以我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王雪说。

在韩国留学的李小慧(化名)身边也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做代购。“身边很多同学做代购都是因为受到其他人代购的影响。一开始他们就是给身边的亲戚朋友带一点国外的物品,也不涉及到交易,仅仅是将物品帮忙从国外带回来。后来就会帮朋友的朋友带物品,这时候就会收一点‘小费’了,接着规模慢慢做大。因为不了解法律,所以即使有什么行为和法律不符自己也蒙在鼓里。”李小慧说。

通过声称“自用”而蒙混过关,或者将过海关的程序完全外包给他人,使留学生的代购行为往往游走在法律边缘。一种为人们普遍采用的方式就是拆掉商品包装,消除“商品”痕迹,形成“自用”效果。刘晓敏介绍到,她主要代购意大利的箱包等商品,常常会委托在意大利旅游的朋友、来探望自己孩子的同学家长将商品带回国内。为了方便携带和顺利过海关,她会将商品的外包装拆掉,这样放到行李箱就能够作为“自用物品”过关了。

另一种常见的方式就是将代购物品的邮寄外包给专门的快递公司。“我们在论坛上认识了一家专门做国际快递和清关的公司,我们将商品交给快递公司,他们让商品过海关并顺利交到消费者手上。”王雪说。“为了减少缴税的可能性,我们一般会将商品单件邮寄,商品价值尽量控制在5000元以内,这样就不用缴税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