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六年,他从一个刚刚毕业懵懂的大学青年,成长为同事眼中的技术能手和领导眼中的技术骨干。他的脸上总洋溢着笑容,他的眼中总充满着自信,他就是航天部火箭研究院91车间铝蜂窝组副组长张振宇。 有幸研发大火箭 张振宇2010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入所后进入91车间铝蜂窝组,一直从事整流罩、仪器安装板等大型铝蜂窝夹层结构的生产与研制工作。 入所后,就赶上了CZ-3A系列的高密度发射以及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刚刚参加工作不到半年,他便主动要求承担CZ-3A系列整流罩的生产工作,积极与操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深入现场进行组装操作,反复核对技术状态是否与设计技术通知单一致,确保整流罩能满足卫星的开口需求。 在整流罩的生产中遇到了问题,总是第一时间向老同志请教,问得次数多了自己也感觉到有点不好意思。在一次问题分析过程中他查阅归档报告时,发现老一辈的航天人在研制蜂窝夹层结构时,留下了大量的过程记录和实验数据,他如获至宝,分批次将资料室蜂窝夹层结构近百份不同型号的资料借阅学习。凭着自己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和踏实肯干的品格,秉着一颗凡事求细求真的态度,将学到的思路、方法、经验用于日常工作中,参与并攻克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难题。从一名普通工艺技术人员,成长为车间的技术骨干,承担新一代运载火箭大型蜂窝夹层结构件的研制和生产任务。踏实、勤奋,是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虚心、好学,是师傅们给他的通常注解;而闲不住、爱琢磨,则是他的自评语。 锐意进取克艰难 在工作中,张振宇无不展现着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锐意进取。 2011年当接到CZ-5产品图纸的时候,面对这么大尺寸的整流罩组装成型,即便是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同志也都面露难色。要知道因为零件尺寸的限制,整流罩直径越大,拼接的面板和蜂窝夹芯数量就越多,成型难度也成倍增加。面对这样一个“大家伙”,张振宇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压力,图纸细节反复确认了1个月,光是工艺方案就修改了十几次,从铝蜂窝夹芯的拼接方式、内外面板的拼接固定方式到产品吊装孔位置等细节,不断完善。 在CZ-5整流罩的研制过程中,张振宇养成了“锱铢必较”的习惯:从审阅产品图纸到模具设计验收,最后到零件组装成型,每一个细节都会反复核实确认,事无巨细,不仅仅是作为一名技术人员的经验,更是作为一名航天人的严谨务实。 由于产品尺寸大,车间将整流罩的生产任务安排在了天津基地。张振宇只能从北京带着少数技术工人,在天津带着一组经验不多的新人,一边指导一边摸索。长时间的两地奔波,对于他这个刚刚组建了家庭的年轻人来说,更是辛劳。顶着工作的巨大压力,3个月没日没夜的工作,首件初样产品最终如期交付。大尺寸整流罩产品的研制成功,为后续产品的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指导意义,初样产品生产成功通过地面试验,并完美达到预期性能指标,这让所有人精神为之一震。 甘于奉献 “振”翅高远 CZ-5产品研制生产期间,各方协调的担子都落在张振宇身上,组里的电话10个有9个是找他的,电话常常一打就是1个小时,组里老师傅开经常玩笑说,应该给他这个大忙人装个电话分机。 CZ-5遥一整流罩生产期间,上天和他开了个 “玩笑”,妻子查出颅内有一个4mm大的肿瘤,必须尽快进行手术,而此时他的孩子刚刚出生三个月,一边是妻子和孩子,一边是CZ-5遥一整流罩生产。在CZ-5遥一整流罩生产工作安排妥当后,他才陪在妻子身边,孩子只能由老人照顾,当生产中出现问题时现场都能见到他的消瘦身影。 正是在工作中的这种奉献精神和严谨细实的态度,让他迅速的成长为新产品研制和生产的带头人,成为91车间的新一代骨干技术人员、铝蜂窝组副组长,多次取得所突出贡献技术人员、突出贡献共产党员等荣誉。 光环速朽,但梦想永在。青春奋斗的美,永远展现在追逐梦想的拼搏之中,就像雄鹰的美,永远展现在搏击长空的翱翔之中。正值青春飞扬年纪的张振宇,已经振翅高飞,在苍穹宇宙中画下了最美丽的弧度。对航天事业深深地热爱将会不断推动这位年轻的技术人员,在航天远征的道路上不断斩获更多的成绩。 |